向阳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00:15:36
向阳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有哪些坚强的残疾人

史铁生、王江民(江民杀毒软件的创始人)、杨佳(中国盲协主席)、李雁雁(中国首位盲人医学博士)、郭云龙(包头市张海迪)、沈富才(盲人慈善人士)、张婷(华益广播电台台长)

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世界"助残日".某校三年级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920元.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920÷4÷5=46(人)再问:运600块砖,需要运三次。如果运八次,一共可以运多少块砖再答:600÷3×8=1600(块)再问: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二十页,五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

一二年级共356人,二三年级共426人,一三年级共412人,问一二三年级各有多少人?

设一年级X人,二年级Y人,三年级Z人X+Y=356①Y+Z=426②X+Z=412③由①+③,得(X+Y)+(X+Z)=356+412X+Y+X+Z=7682X+Y+Z=768④由④-②,得(2X+Y

向阳小学三年级与四年级人数比是3:4,三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少( )%四年级比三年级多( )%

总人数为7份,三年级是七分之三,四年级是七分之四,相差七分之一;所以三年级比四年级人数少25%:1/7÷4/7=25%;四年级比三年级人数多33.3%:1/7÷3/7=33.3%

描写残疾人精神的词语4个

身残志坚、不屈不挠、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奋发向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向阳小学六年级三个班共植树288棵.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51人三班46人,每人植的棵数相同.三个班各植树多少

每人值的棵树=288/(47+51+46)=2所以一班植树=47乘2=94二班植树=51乘2=102三班植树=46乘2=92

向阳小学合唱排队形第一排有4人,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4人,这样共排了4排.合唱队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第一排,4人,第二排8人,第三排12人,第四排16人.一共是:4+4×2+4×3+4×4=40(人).方法二,4×(1+2+3+4)=40(人)

中国一共有多少残疾人

全国现有各类残疾人总数约6000万人听力言语残疾2057万人智力残疾1182万人肢体残疾877万人视力残疾877万人精神残疾225万人多重及其他残疾782万人估计还有黑人没上户口的.

那里有残疾人的故事

国奥运英雄:威尔玛·鲁道夫尽管威尔玛·鲁道夫(WilmaRudolph)因小儿麻痹症而致残,但是这个小时候患肺炎、小儿麻痹,一只脚需要靠铁架矫正鞋走路的小女孩,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田径赛事中仍夺得

关爱残疾人 作文谁有?

但是,仍有一些人对残疾人不闻不问,就拿路上的盲道来说吧,盲道本来是专门给盲人准备的,但却放满了自行车,盲人根本无法走动.有好多人认为,残疾人根本一点用没有,除了吃喝什么事也不做,因此就对残疾人非常冷淡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近水楼台先得月(诗词趣话)夏辰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

为残疾人设计卫生间...

公共厕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设施类别设计要求入口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1节的有关规定.门扇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4节的有关规定.通道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洗手盆1距洗手盆两侧和前缘50

向阳植物有哪些

向日葵、太阳花、长春花、美人蕉、炮仗花等等,都是向阳植物

残疾人,多么熟悉的字眼呀!相信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既然上帝为他

残疾人,多么熟悉的字眼呀!相信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既然上帝为他关上一扇窗,那么,就会为他开启另外其他的门.他们应该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残疾人,并不是因此而

如果公司有残疾人,残疾人有什么特殊待遇

《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一级残疾人与二级残疾人身体上有什么区别

一级是高位截瘫基本上只有手能动动了,胸部以下几乎做废二级的,是下肢有问题只能做轮椅不能走路,其它正常,学校里也经常有这类朋友读书求学的,不过一级基本上自理都成问题了,二级自理应该是可以的.大概的就这样

全世界有多少残疾人?

全世界现有残疾人口为60亿左右,到2100年将增至120亿到150亿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六千多万,仅亚太地区就有残疾人四亿多,数量非常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