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发生时,可以选择在床前躲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4 17:27:40
地震发生时,可以选择在床前躲避
地震时怎么躲避在地震时,我们应当怎么躲避!

地震来临如何避震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

为什么在地震前地球磁场要发生变化?

这个方法没有科学根据,完全是缺乏科学常识的无稽之谈.磁铁有磁性,是由磁铁本身决定的,与地球磁场无关.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磁铁不会失去磁性.你就是把磁铁拿到月球上去,它也不会失去磁性.如果磁铁失去磁性,那

在地震发生前动物的特殊表现

地震即地动,它像狂风暴雨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据统计,全世界每年要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破坏性的地震大约有1000次左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灾难,做好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是极

如何在地震的时候躲避?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

地震发生时应怎样躲避?

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

地震发生时,该怎样躲避?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

地震时如何躲避最恰当?

在室内的话要到墙角去,或者找一个看能够成生命三角区的地方,即可以挡住掉下来的重物什么的,把你护在里面,不要躲在桌子下面.床边上可以,这样假如天花板掉下来就会被床挡着和地面构成一个三角区,留有一个空隙给

地震时应该怎样躲避

地震时的应急防护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学校人员如何避震?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

在发生地震前时磁铁会失去磁性吗

1855年,在日本江户闹市区有一位开眼镜铺的商人,他用长3日尺(1日尺等于30.3厘米)的一个马蹄铁,在马蹄铁上面粘满铁钉,用此来招引顾客.但是,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

在地震发生前的怎么预测地震的级数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震级最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1日智利发生的9.5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

人 猫 狗中谁可能在地震发生前预感到地震即将发生?为啥?

狗可以.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狗的耳朵的听觉范围更加广,可以听见次声波.因此可以感知地震.

1.发生雷电现象时能不能在高大的建筑物下面躲避?为什么?能不能在树下躲避?为什么?

高大建筑都装有避雷针,将电导致地下,所以它地面附近有强电.树因为比较高,容易遭到电击,所以都不能躲.水沸点提高,就不容易沸腾,就不容易挥发,热量就不散失.再问:对的错的?你在哪里知道的?再答:跟据自身

在地震前会发生什么?

鸭不下水狗狂叫

地下水异常发生在地震前的什么时间

地下水异常属于地震前兆的一部分,一般出现地震前1个月到3个月,波动范围很大,没有一个比较精确的时间范围.而且有些地震发生前并不会出现地下水异常,具体要参考局部的地下地质结构信息.

在学校地震发生时应该如何躲避

首先藏在课桌下面,把书包放在头顶,用衣物捂住口鼻,切记不可慌乱,待地震微弱后有秩序的撤出教室,最后一人不要忘记关闭电源,沿墙角两侧进行逃生,确保走廊中间处于畅通.

地震中如何避险?如果地震发生时,在高楼里如何躲避,另外在城市街道上又该如何躲避?

地震来临如何逃生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2

家住顶楼,发生地震时能否上天台躲避?

有固定支撑点的地方比较安全,比如厕所,至少在被困的时候可以借助水箱里的水维持生命.空旷的地方不建议,因为越是空旷越容易造成塌陷,并不安全.

地震时如何正确躲避与逃生

室内避险1、在平房或低层的居民,如果室外较为空旷,可以抓紧时间冲出去.2、在楼房无法快速到户外时,应该充分利用室内三角空间.在避险时尽量下蹲或俯倒式,使自己的身体缩小到最小,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