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3,点M在三角形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3 16:45:56
如图3,点M在三角形ABC的边上,过点M画一条平分三角形面积的直线
如图 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平分线与AC边的垂直平分线MN交与M点,过M点作MD⊥AB,交BA延长线与点D,ME⊥

连接MA、MC.∵点M在∠ABC的平分线上,且MD、ME是点M到∠ABC两边的距离,∴MD=ME;∵点M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MA=MC;∵在Rt△MAD和Rt△MCE中,MD=ME,MA=MC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点M在边BC上,过点M分别作AB、AC的平行线.

连接DE,AM,因为菱形两条对角线垂直,且任意邻边相等,所以当四边形AEMD是菱形时,AD=AE,DE与AM垂直,而AD=AE时,三角形ADE和三角形ABC同为等腰三角形,所以,三角形ADE和三角形A

如图,D,E分别是三角形ABC的边BC,AB上的点,三角形ABC,三角形BDE,三角形ACD的周长依次为m,m1,m2

证明的是小于等于4分之5吧因为,∠1=∠2=∠3则,△ABC∽△EBD∽△ADC相似比=周长的比=m:m1:m2设,AC/BC=k则,m2/m=AC/BC=DC/AC=k解得,DC=kAC又,DC=B

如图,已知点d在ac上,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为ec的中点.猜想三角形bmd的形状,

我们不妨取特殊情况看一下,让d点为ac的中点,三角形ade在ac的外侧,作出图形,则四边形abce为正方形,设边长为n,则bd=√2a,dm=a/2bm=√5a/2.似乎看不出三角形bmd有什么特殊的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AB,点P为三角形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点P与三角形ABC的

选C如图所示,作AB的垂直平分线,①△ABC的外心P1为满足条件的一个点,②以点C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圆,P2、P3为满足条件的点,③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AC长为半径画圆,P4为满足条件的点,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是边BC上的中线,点M在AB边上,点N在AC边上,并且角MDN=90度,如果BM^2+CN^

证明:如图,过点B作AC的平行线交ND的延长线于E,连ME.∵BD=DC,∴ED=DN.在△BED与△CND中,∵BD=DC∠BDE=∠CDNED=DN∴△BED≌△CND(SAS).∴BE=NC.∵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8cm,BC=16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点以2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

1.三角形PBQ相似三角形ABC相似设经过x秒,则ab/pb=bq/bc即8/(8-2x)=16/4x32x=128-32x64x=128x=22.三角形QBP相似三角形ABC相似设经过x秒,则ab/

如图,点M是△ABC内一点,过点M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C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的面积

分析:根据平行可得出三个三角形相似,再由它们的面积比得出相似比,设其中一边为一求知数,然后计算出最大的三角形与最小的三角形的相似比,从而求面积比.过M作BC平行线交AB、AC于D、E,过M作AC平行线

如图,已知点D、E分别在三角形ABC的边AB、AC上.

(1)DE平行于BC,三角形ABC相似于三角形ADE由于△ADE和△BDE底分别为AD和DB,两三角形高相同,所以面积比等于两个底之比即S△ADE/S△BDE=AD/DB.设三角形BDE的面积为x.可

如图三角形ABC和三角形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在一条直线上,点M是AE的中点,

设AC为aCE为b.则AB=BC=根号2/2a,CD=DE=根号2/2b,S△ABC=1/4a^S△CDE=1/4b^S△ACE=1/2abS△ABC+S△CDE-S△ACE≥01/4(a-b)^≥0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点M是三角形BEC重心,点N是三角形BCD重心,则MN:B

如图,连接ED.由题可知,ED是△ABC的中位线∴ED=1/2BC          .①∵M,N为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角A=90度,AB=4,AC=3,M是边AB上的一个动点(M不与A、B),MN//BC交AC于点

原题:如图1,在△ABC中,∠A=90°,AB=4,AC=3.M是边AB上的动点(M不与A,B重合),MN∥BC交AC于点N,△AMN关于MN的对称图形是△PMN.设AM=x.(1)用含x的式子表示△

如图,点M是△ABC内一点,过点M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C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图中阴影部分)的

过M作BC的平行线交AB、AC于D、E,过M作AC的平行线交AB、BC于F、H,过M作AB的平行线交AC、BC于I、G,因为△1、△2、△3的面积比为4:9:49,所以他们对应边边长的比为2:3:7,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B=AC=3,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求MN的长度

你这道题无解,三角形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这个3+3=6了,所以不可能是三角形.抄错题了吧

如图,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C边的中垂线DE交角BAC的平分线于点D,DM垂直AB于点M,DN垂直AC于点N,

证明:设AB>AC在AB上取点F,使得AF=AC根据已知条件可知F、C以及M、N均是以AD为对称轴的点,所以MF=NCFD=CD而BD=DC所以BD=FD故△DBF为等腰三角形,DM是该三角形底边的高

如图,在RT三角形ABC中,点M是斜边BC的中点,点N在边AC上,且AN=2NC,AM与BM交与点P,求AP:PM的值

普通三角形即可,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应该是AM、BN交于P点过B点作MN的平行线BD,交AN于D点.交AP于E点.则:AD=DN=NC,AE=EM设MN=x,则:DE=(1/2)x,BD=2m所以:B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

∠B的同位角是∠ADE,同旁内角是∠ACB,∠B+∠BDE的度数是180度再问:同位角和同旁内角都只有一对吗还有后面一题的过程谢谢!!表示超急再答:恩,同旁内角因为是关于相连的3条线的,有两对,∠AD

如图 在三角形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经过顶点A,若点B,P在直线a的异侧,BM⊥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

证明:∵BM⊥aCN⊥a∴BM∥CN∴∠MBP=∠ECP∵点P为BC的中点∴BP=CP∵∠BPM=∠GPE∴△BPM≌△C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