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25 21:44:15
李太白
《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 ”之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他是我国唐代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有这么个说法,“铁杵磨针”的典故就是

英语翻译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1、解释加点字(1)弃去(加点字是“去”)(离开)(2)逢老媪方磨铁杵(加点的字是方(正在)2翻译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太白领悟了其中的道理,回去完成了学业)3选文中叙写了“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说说

李太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一起素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这句话的翻译.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取得成功,就离开了.

铁杵磨针中的“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我急!

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取得成功,就离开了.

英语翻译第一首: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

铁杵文言文中李白为何叫李太白

李白,字太白.古时有身份的人才会有字.《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

太白行呤图

太白行吟图梁楷立轴纸本墨笔纵81.2厘米横30.4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笔就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画家不拘泥

李太白是李白的字还是号?

李白画像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李太白是李白么?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所以有些书中也写成李太白.

太白轶事的意思磨针溪,在眉州象牙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

旧爱LOVEyour,非常遗憾才看到.不过我相信你能过关.顺祝一周好心情.【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解词

舍:住在.奇:认为(觉得)……不平常.示:给……看.竟:完.期:会面.“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一段译文:李白初次从巴蜀到京都长安,住在旅店里.秘书监贺知章听说过李白的大名,首先拜访了他.贺知章觉得李白相

李太白轶事古文翻译

李白轶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像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赋李花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

李白就是李太白 ( ) 对还是错?为什么?

是对的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李太白作诗词猜一生肖

鼠再答:鼠牛再答:牛牛再答:牛华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给下列解释选择正确的一项是(a)方是正在的意思,卒是指完成,言是指说.1“之”在当代词时,有人称代词(一般做第三人称,有时也坐第一人称)或指示代词.指出句子“问之”中之是上你意思?人称代词,指她,老妇

英语翻译在 象耳山 下,世传 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 感其意还,

1.李白少时,读书未成,弃去.翻译:李白小的时候,书还没有读好,就丢开书本离开了.2路逢一老媪磨杵.问其故.老媪:老婆婆.故:为什么.翻译:路上碰到一位老婆婆在磨铁棍.李白问她为什么(磨铁棍).3.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