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人双缝干涉中光源上移的结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08:57:24
杨氏人双缝干涉中光源上移的结果
光源光谱实验中光源的选择

问题不是很清晰,要看你做的是关于什么的实验.如果有兴趣请详细补充!<光源演色性-CRI><Spectral-3000K-2000lux>以上两个样图是我现在正在做的实验.如果您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上下移动时,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上下移动时,干涉条纹下上移动(移动方向与前者的相反).再问:你观察过这样的现象吗再答:20多年前,我在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实验室里观察过这样的现象。

双缝干涉实验中,光源一定要平行光吗?

不一定要求平行光,如果不是平行光,光程差要加上到达双缝之前的光程差.光程差=(R2-R1)+(r2-r1)如果是平行光,没有(R2-R1)

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什么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什么是线光源?

点光源——知道吧?几何上,点与线的关系——知道吧?线光源,可以看成是无数个点光源的集合,这些点光源连成一线.日光灯可以近似看成是线光源.穿过单缝的光几乎就像是从一条线上发出的光,所以是线光源.任何传播

干涉中改变光源后怎样判断明纹暗纹位置 条纹间距怎样变化

1、干涉条纹一定是明暗相间的,屏幕中间是波动加强,一定是明条纹.纹间距由公式确定:Δx=λL/d2、改变光源,就是改变波长λ,纹间距改变,改变规律也是由公式确定:Δx=λL/d,也就是波长变长,纹间距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产生的干涉相当于厚度为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可以等效为距离为2d的两个虚光源S1和S

你要是能来听我的课就好了把激光打到分束板上的点(分束点)看做物点,这个物点会在两个互相垂直的镜面(M1、M2)上成两个相应虚像S1和S2,45°分束板既可以透射越能反射,把它看做一反射率较低的反射镜,

双棱镜干涉试验中为什么双棱镜和光源之间要放一狭缝

光学实验中:为了清楚地研究光的性质,常常采用点光源或者线光源,如果用自然光,则,光的干涉现象会变复杂,所形成的干涉图像就会很模糊,不容易观察.此外,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双缝的前面放一狭缝,有两个作

迈克尔逊干涉试验中如何用点光源产生非定域干涉圆条纹

迈克尔逊干涉仪工作原理干涉条纹是等光程差点的轨迹,因此,要分析某种干涉产生的图样,必求出相干光的光程差位置分布的函数.若干涉条纹发生移动,一定是场点对应的光程差发生了变化,引起光程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双缝干涉中为什么要用单缝把光变成线光源

线光源放射出的光线才有平行的,点光源没有任两条光线可以平行,然后才能互相干扰

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对于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 若光源的光是以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的速率发出则在光屏上仍能得到干涉条纹 这个有点

按照现在我学习到的只是来解释,这一个光子穿过缝后的运动轨迹是随机的(即普朗克级空间里随机运动).当大量光子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概率的存在,大部分光子就会向几率大的方向传播,此时就能显示出光传播方向和

做等厚干涉实验时,为什么要用钠光灯,不用普通的电灯光源

普通可见光源的波长范围是从400到760nm,属于复合光,直接用来作等厚实验时,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而且由于波长不同,各级的条纹会重叠,不利于观察Na光灯的波长是589.3nm,属于单色光,用它作为光

双缝干涉实验的问题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 S 到两缝 S1 S2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 O 处,

若s向下移动至s',s's1>s's2,出现额外的光程差0级条纹的意义就是两束干涉光光程相等,由于狭缝前部分光程差不为零,所以需要狭缝后部分中的光路进行补偿,即需要满足条件s1o

为什仫牛顿环实验中可用扩展光源代替平行光源?这与等厚干涉产生的条件是否矛盾?对实验结果有什末影响?

因为这个实验不要求光源几何学平行,只要求光的行径垂直截面中心对称.不矛盾,没影响

P、Q是两个相干光源,由它们发出的光在图中平面内产生干涉.那么,能表示相干结果相同点的轨迹的图线是

选B.类似于水波干涉的加强区、减弱区的分布.再问:能再解释详细点么再答:你学过机械波的干涉,知道水波的干涉图样:振动加强的点连成一条条实线、振动减弱的点连成一条条虚线,实线、虚线从两波源间伸展出来,实

迈克尔孙干涉仪测量光源波长中光屏上干涉条纹的最高级次在哪里?

看你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什么状态了,如果用在等厚干涉的时候,那么就是镜子1和镜子2的像所在直线的焦点上,因为2nhcosa=kλ,a是倾斜角,在等厚干涉中,这个不变,h决定了干涉级次,所以当h=0的时候是

关于杨氏双缝干涉在杨氏双缝干涉的试验中,如果在其下方的一个缝处遮盖一块薄玻璃片后,则屏上中央亮纹的位置将( )A 向上移

选A一个缝处遮盖一块薄玻璃片后,通过这个缝隙的光在玻璃上的波长比在空气中的短了(因为波长=波速*频率,频率不变,速度变小).如果没有玻璃,我们知道屏幕上中间的那一条亮条纹是光程差为零的地方,现在下面那

双棱镜干涉试验中 ,只出现一条虚光源的像或一强一弱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这个说来比较复杂,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光源和棱镜没有平行对齐,本人刚刚做完钠光双棱镜干涉的实验,在确保狭缝与透镜及测微目镜等高共轴的基础之后,剩下的就只剩调节棱镜了,但是也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用白炽灯作光源看到的干涉条纹是怎样的

杨氏双峰干涉形成明纹的条件为dsinθ=±kλk=0,1,2,……当θ=0时,各波长形成的中央明纹在白屏上重合,形成白光,即中央明纹时白光;中央明纹两侧的条纹是彩色的.因为同一级次的明纹因为各光线波长

光的干涉中两列光的距离是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的距离吗

不是的,光的干涉现象中,干涉的路程差是指两个光源或者是一个光源在两个界面上的反射,由于两界面的位置不同而使光的路程产生了差异,在光波波动图中,两列光波有叠加的效果,有的地方加强有的地方减弱,而发身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