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6 22:35:16
误认文言文
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

文言语段的阅读"误认 "

7、1-请你到时候到丞相府将马还给我2-就下令去丞相府还马8、C9、想让对方知道这马不是他的10、帮助他人.诚实守信

社戏中 我 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有什么作用

把松柏林误认为是赵庄,之后详细介绍了我去年游玩过松柏林,说明我对松柏林十分熟悉,可却把它误认为松柏林,更能突出我去看社戏时的迫切心情.

文言文 误认, 

第二题选D再答:你高中?再问:小学再答:还是初中?再答:……再答:我大学3年了再问:第一题呢?再答:我没有阅读文章很难解答的!再问:再问:顺便帮我把上面一题也解了再答:助人为快乐之本再问:什么啊再问:

文言文(文言文。)

解题思路:见解答。解题过程:《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ldquo

,文言文

七年级上【篇目一】《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课堂作业64面的文言文 误认

什么课文的?我发教参给你好了里面都有课后题的答案

《误认》文言文的相关问题

1.幸至丞相府(归)我(归还)2.乃(诣)丞相府归马(造访,去)原文:卓茂初为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失马者,误认其乘马为彼所有,欲牵之去.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文言文)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

文言文!!!!

解题思路:见解答解题过程: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ldqu

文言文 误认中的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怎么翻译

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

文言文:

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

误认这篇文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原文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

文言文

《采薇》《十五从军征》《诉衷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朝天子.咏喇叭》《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山居秋暝》《渔家傲》《长相思》

将两信息分别编码为A和B传送出去,接受站收到时,A被误认B的概率为0.02,而B被误认作A的概率为0.01.信息A与B传

条件概率,原理如下发A收A的概率0.98*2/3发A收B的概率0.02*2/3发B收A的概率0.01*1/3发B收B的概率0.99*1/3原发信息是A的概率=发A收A概率/(发A收A概率+发B收A概率

文言文(文言文)

解题思路: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注意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解题过程: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发奋努力读书,有时晚上昏沉困

误认 文言文常出行[ ]

原文卓茂为史事,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

文言文.

3124C一个人在家量好了鞋的尺寸,然后上市场买鞋子,结果到了店里发现忘带量好的鞋尺码,就回家取,等到回家取了再上市场,市场已经收工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教来试鞋,他说:宁可相信量的尺寸,也不相

文言文《误认》释义?可以看出卓茂是怎样的一个人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必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