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15 01:01:11
雨巷诗人
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人是哪个朝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朝111111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人

[宋]苏轼【宋】苏轼宋朝的苏轼宋朝的苏东坡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雨天和晴天呈现出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答:希望能帮到你,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谢谢!

戴望舒的雨巷: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能互换么?为什么?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不可以互换,这是一种由远及近的描写,感情逐渐升华,突出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巷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诗人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抓住了什么表达什么

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缺少整体诗做背景,无法单句看出感情色彩

白居易是哪代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

雨的诗句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秋宿湘江遇雨》中颈联如何抒发诗人情感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

用雨寄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

雨巷表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态

诗人在第一节中描绘了多雨的季节,幽深的小巷和孤独的自己交代了主人公凄凉的处境.内心的压抑和失落.

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像牛毛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诗人作家笔下的雨是什么样的?

春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温柔和温暖,轻轻的,趁你没留意,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春天的雨,是万物的母亲.你看,她给了柳树姐姐生命,嫩嫩的,绿绿的柳条像少女的头发随风飘扬,飘哇飘哇,飘来了春意盎然.她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