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0 01:14:09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历史上真正的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早年[编辑] 据《三国志》记载,刘禅由刘备的妾室甘夫人所生,是刘备三位庶子中最为年长的. [3] [4] 在位期间[编辑] 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放权于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诸葛亮死时刘禅26岁. 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 诸葛亮死后蜀汉维持了近三十年的统治,之后的10年为姜维北伐,但46岁的刘禅对于主张积极北伐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地拖慢了北伐的进度.而且刘禅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姜维畏惧黄皓,只得拥兵屯垦汉中的沓中(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 最后邓艾偷渡阴平大军压境,刘禅与群臣商议如何抵御,决定派诸葛瞻领兵迎战,但诸葛瞻战败.之后,刘禅接受谯周的建议,在263年向曹魏投降.刘禅派太仆蒋显至剑阁,传令姜维等部投降,蜀军悲愤不已,纷纷拔刀砍石. 乐不思蜀[编辑] 蜀汉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 安乐县公 .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如司马昭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余生.而这就是乐不思蜀一典故的来历. 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刘禅去世,晋谥刘禅为 思公 . 刘禅太子刘璿在钟会之乱中丧生,按次序应该立次子刘瑶为继承人,但刘禅偏爱六子刘恂,立刘恂为继承人,旧臣文立劝谏,不听,于是刘恂袭为安乐公. [5] 西晋末年,刘渊起事,国号为汉,即汉赵政权,追谥刘禅为 孝怀皇帝 . 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们常说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我们小看的阿斗身上--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会中间,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看得喜笑颜开,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宴会后,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法使蜀汉维持下去,何况是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刘禅的时候,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一直陪伴刘禅的大臣邵正在旁边听了,都觉得太不像话.但司马昭认为自己看清了刘禅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刘禅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一种观点认为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全是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并由诸葛亮亲自抄写这些书让他读;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寰宇记》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对于刘禅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亮岂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因此,从历史的真相来看,刘禅决不是个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