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对"偏见"这个词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3/29 15:17:52
对"偏见"这个词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600字以上...
对
傲慢与偏见
因为偏见,每个人都显得那样的傲慢;因为偏见,人与人之间互相猜疑;因为偏见,人与人之间误解太深.
耶和华和耶酥的信徒、穆罕默德的信徒、释迦摩尼的信徒都在阐释着自己的感悟,传播着自己的教义,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唯一找到真理的人.
因为偏见,因为误解,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战争与和平形影不离.
1993年的夏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之后他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写了一本专著.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了,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可以说,《文明的冲突?》仿佛一颗石子,当它坠入湖水中时,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无庸质疑,塞缪尔·亨廷顿是站在他所身处的文明中发出了这样的惊呼.我也想试问一声,是否有消除这些偏见和误解的良方呢?
撇开西方文明中心论,假定耶和华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让我们暂且回到亚当和夏娃失去了乐园的时代.
那个时候,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说着同样的话语,不存在交流的障碍.他们向东方迁移的时候,看见一片平原,于是就决定住在那里.他们商量着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这是多么伟大的决策,多么伟大的举动啊!
耶和华降临,他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不知道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人们分散了,语言不同了,偏见和误解也就慢慢形成了,人类的历史中就有了太多的战争和流血.
我把偏见和误解的形成归咎于耶和华,或许会遭到基督徒们谴责,然而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想声明一点,那就是亚当和夏娃失去了乐园以后,他们的子孙分别出了善恶,他们决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他们谋求的是人类的精诚团结与和平,他们希翼的是人类与诸神齐名!
偏见和误解的形成,没有那么简单.语言、习俗、宗教信仰、文化、民族等等因素都会阻碍人们的交流,也正是这样,世界才显得丰富多彩.
正义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反对非正义的战争,谋求和平的道路是漫长的.古今中外,放飞白鸽,渴慕橄榄枝的人们在不懈的努力着.
生活在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三大喜剧诗人之一——阿里斯托芬,用他的诗歌在净化着古希腊各城邦人们的心灵.诗人在《阿卡奈人》中指出,战争对于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是有利的,对人民却是有害的,他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抵御来自波斯的非正义的入侵.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倡导而衍生出的“和而不同”思想至今依然焕发着人性的光辉.所谓“和”,就是承认有多样性的统一;所谓同,则是单一、孤立,没有矛盾.单纯的从个人角度来讲,“君子”是以“和”为原则,但不肯盲从附和,而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小人”则盲从附和,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我个人认为,“和而不同”思想还包含了“求同存异”的涵义.如果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和而不同”思想就是有原则的“宽容”,就是“求同存异”.
从先秦到春秋战国时期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正是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成功的处理了与佛教、道家的关系,最终创立了宋明新儒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处理国内民族问题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在外交政策上采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说都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因而,在国内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关系,在国际上形成了良好的国家关系.
伊拉克战争还在持续,陌生而并无仇怨的人们在炮火中相见,无辜的平民在流血、在死伤.
我们不希望战争,我们酷爱和平,但是,战争与和平始终如孪生兄弟一样形影不离.
尽管战争的硝烟距离我们十分的遥远,战机的轰鸣、炸弹的爆响、血腥的屠杀、妇女儿童的泪水、平民的控诉、人类的悲剧却在异域上演.我们不会麻木的“欣赏”战争带给我们的所谓的“感官刺激”.我们只会为“文明”二字感到疑惑.
遭受过战争苦难的人们,渴望着白鸽衔来橄榄枝,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了偏见,没有了误解,没有了猜疑,洪水退去了,战争的硝烟散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