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老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几则写作素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1 15:17:38
材料1:安德鲁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个美国钢铁业的巨头在功成名就后将自己巨大的个人财富捐献给社会。 材料2:2014年1月17日,昔日山西首富邢利斌被诉案件将在香港聆讯。从嫁女“一掷千金”,到随之而来的诉讼,这位中国式“土豪”的落寞也给世人带来无限的感叹。 请老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几则写作素材
请老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几则写作素材
解题思路: 安德鲁放弃巨额财产而搞慈善,邢利斌却豪掷千金来嫁女,两则材料对比鲜明,道出了富豪对财富的不同处理方式。围绕两则材料作文,可以谈财富观、慈善观等。
解题过程:
【相关素材】
在一些富豪看来,挣钱的要义不是为了自肥。富豪为何需要慈善?这不仅仅是悲悯,更是一种精神坚守,还是一种对公平的追求。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
慈善让财富光辉,慈而善者不在巨富中死去,更不在挥霍中了结;慈善让生命光辉,慈而善者只在回馈中存在,更应在奉献中升华。
慷慨无私、淡泊名利,是人生的高境界;亦商亦善、回报社会,是事业的大境界。“及时行善”与“及时行乐”相比,对于财富拥有者来说,就是天壤之别。财富成为遗产,往往造就的是败家子,“富不过三代”,就是一个可怜可叹的悲剧。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是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当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都还很薄弱的时候,最需要大量的慈善捐款。如果富豪们毕生都守着自己的财富,其实是对财富的最大浪费,也是对社会的最大不公。
变成土豪可以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但是“贵”却至少需要通过三代人质的转变才有可能完成!物质富有而素质低下是现在社会绝大部分土豪的现状!“土豪”两字,其浓烈的褒贬气息背后,隐秘着的正是对“僭越”标签的张贴。中国的“土豪”群体在缓慢进步,这也预示着国人在温饱完成之后,对精神文化产生强烈需求。中国‘土豪’们也正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但从“土豪”到真正的“精神贵族”,还需要适当的方式来引导。
【例文参考】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留下了一句触达企业家灵魂的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一个全球最贪婪最富有的企业家,终于放弃自己的至好、野心和妄欲,放下武器,扛起了灵魂。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让越来越多的人寻味。而“饮水思源”这一古训,更体现在许多人的言行中。从当年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到当代的盖茨和巴菲特,在美国,热心慈善事业早已成为富豪们的一项义务和道德要求。
他们的行为值得中国的富豪们和企业家深思。
对于企业家和富人来说,这两句内涵丰富的语句,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回报他人和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层次。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办慈善事业是这种回报的重要方式。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企业家和富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从目前我国企业家和富人投身慈善事业的比重、捐助的数额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从一定意义上说,富人自愿通过多种形式捐助和帮扶他人,是一种以道德、爱心为基础的分配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困难群体及时得到关爱和帮助,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温情。
投身慈善活动,企业有付出,也有获得。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最应关注企业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认可和信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李嘉诚说过:“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他的善举不仅使他一直占据华人慈善家榜首,也有力地支撑着他事业的进步,成为全世界华人首富。
从事慈善活动,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性为慈善机构捐了多少钱,更在于对慈善的一种深切认知和持久责任。江苏黄埔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规定每年都要从企业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慈善基金,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这种对慈善事业的制度化投入,逐渐在企业中形成了一种慈善文化,也带动了员工从事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慈善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度一位哲人说:“财富无常而仁德永恒,故一旦有财须及时行善。”对于企业家和富人而言,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财富观: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自己的财富造福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财富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企业家和富人,才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的数字的守财奴要更荣光、更快乐。
莫当土豪,争做慈善土豪
本文标题中的“土豪”,是2013年的热词之一,特指时下那些作为与气派显“土”的人,多为暴发户。由此笔者也来仿造一个新词:慈豪。“慈”是慈善,“豪”不仅是指富豪,也包含有作派豪气之意。这是1月7日107岁享誉世界的影视大亨邵逸夫在香港仙逝后,笔者读了媒体有关他的大量事迹后的一个感悟:他是名副其实的“慈豪”!
邵逸夫从来不要别人称他什么“家”,而是认认真真说自己“只是一个生意人”。做生意就为赚钱,他在娱乐业赚了亿万计,成为富豪。令人称道的是,他赚钱之后慷慨回报社会,为社会慈善公益做贡献。据报道,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慈善公益超过100多亿港元。当然在香港称得上“慈豪”的人绝不止邵逸夫一人。如此前的香港首富李嘉诚,早在2006年就宣布将其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捐给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为480亿港元,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其他“慈豪”就不一一罗列了。
称邵逸夫、李嘉诚为“慈豪”,是由内地多“土豪”想到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内地),进入新世纪已是“百万富翁难统计,千万富翁勿稀奇,亿万富翁多来兮”。到了近几年,东部等不少地区更变为“百万上下称小康,千万富翁够算上,亿万富豪才上榜”。近两年的全球富豪榜显示,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创造十亿元为单位富豪最多的国家。那么这些富豪对社会慈善的贡献又如何呢?据胡润披露,只有50余位富豪2013年同时登上百富榜和慈善榜,而他们的捐赠比例只约为收入的1%。富豪榜与慈善榜上的巨大落差,如何让人释怀?
造成这种落差的原因何在?就在于中国富豪中多“土豪”少“慈豪”。他们赚到钱后多考虑自家无度享乐、花天酒地,至于捐赠慈善则显得抠门。为健康长寿,“土豪”们花大钱大吃补品甚至求神拜佛,邵逸夫并不如此,却活了107岁,因为他认为“宽容和做善事就是一把健康的钥匙”。事实也证明,多行善事确实有益健康长寿。
富豪们应该明白,财富得之于社会,理应回报社会,而慈善更是利人利己。他们应从邵逸夫那里得到诸多启示,不要再以做“土豪”为荣,而应争做“慈豪”。当然,政府也应该加快出台和完善政策,在赋税方面支持乐善好施的“慈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