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大跃进的国际、国内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3 12:53:05
大跃进的国际、国内背景
最好是史论结合!
大跃进的国际、国内背景
“大跃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的高指标.而这些高指标的提出,又与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的“十五年赶上并超过英国”的口号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7年11月,正值十月革命40周年.受苏共中央的邀请,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同时参加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此时的毛泽东心情很好.一是他觉得反右派斗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并且通过这场运动把群众发动起来了;二是在莫斯科会议上,苏共原来准备了一个《莫斯科宣言》的稿子,中心内容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和平过渡问题.后来中共中央重新起草了一个稿子,同原来的面貌不一样,并被会议基本上接受了.胡乔木曾回忆说:“毛主席对这个会议非常满意.加上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毛主席这时确实感到胜利在我们一边,提出东风压倒西风,超英赶美.特别是他相信中国党领导经济建设,能够有更快的发展.”
11月6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不但大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竞赛的问题,而且还明确地提出了苏联“在十五年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的目标.这给毛泽东以很大的启发,在征得国内其他领导人的同意后,在11月18日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他提出了中国要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钢产量等方面赶上英国的目标.毛泽东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十五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十五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十五年以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12月2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致祝词时,正式公布了这个口号.他说:“在十五年后,苏联的工农业在最重要的产品的产量方面可能赶上或者超过美国,我们应当争取在同一期间,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者超过英国.那样,社会主义世界就将把帝国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于是,钢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赶上和超过英国,就成为工业领域“大跃进”的重要目标,当年提出的口号是“超英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