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常见的生物有哪些关于昆虫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24 23:16:21
常见的生物有哪些关于昆虫的
我很急.要10种昆虫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是10种啊,好的再加,今天就要
常见的生物有哪些关于昆虫的
--------------------------------------------------------------------------------
昆虫种类这么多,因此,它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场所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些昆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本能的表现很有研究价值.可以说,从天涯到海角,从高山到深渊,从赤道到两极,从海洋、河流到沙漠,从草地到森林,从野外到室内,从天空到土壤,到处都有昆虫的身影.不过,要按主要虫态的最适宜的活动场所来区分,大致可分为五类.
(1)在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飞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2)在地表生活的昆虫:这类昆虫无翅,或有翅但已不善飞翔,或只能爬行和跳跃.有些善飞的昆虫,其幼虫期和蛹期也都是在地面生活.一些寄生性昆虫和专以腐败动植物为食的昆虫(包括与人类共同在室内生活的昆虫),也大部分在地表活动.在地表活动的昆虫占所有昆虫种类的绝大多数,因为地面是昆虫食物的所在地和栖息处.这类昆虫常见的有步行虫(放屁虫)、蟑螂等.
(3)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都以植物的根和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料.由于它们在土壤中的活动和对植物根的啃食而成为农业、果树和苗木的一大害.这些昆虫最害怕光线,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钻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是它们最适宜的活动时间.这类昆虫常见的有蝼蛄、地老虎(夜蛾的幼虫)、蝉的幼虫等.
(4)在水中生活的昆虫:有的昆虫终生生活在水中,如半翅目的负子蝽、田鳖、龟蝽、划蝽等,鞘翅目的龙虱、水龟虫等.有些昆虫只是幼虫(特称它们为稚虫)生活在水中,如蜻蜓、石蛾、蜉蝣等.水生昆虫的共同特点是:体侧的气门退化,而位于身体两端的气门发达或以特殊的气管鳃代替气门进行呼吸作用;大部分种类有扁平而多毛的游泳足,起划水的作用.
(5)寄生性昆虫:这类昆虫的体型比较小,活动能力比较差,大部分种类的幼虫都没有足或足已不再能行走,眼睛的视力也减弱了.有些寄生性昆虫终生寄生在哺乳动物的体表,依靠吸血为生,如跳蚤、虱子等.有的则寄生在动物体内,如马胃蝇.另一些昆虫寄生在其它昆虫体内,对人类有益,可利用它们来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这些昆虫主要有小蜂、姬蜂、茧蜂、寄蝇等.在寄生性昆虫中,还有一种叫做重寄生的现象.就是当一种寄生蜂或寄生蝇寄生在植食性昆虫身上后,又有另一种寄生性昆虫再寄生于前一种寄生昆虫身上.有些种类还可以进行二重,或三重寄生.这些现象对昆虫来说,只是为了生存竞争的一种本能.
(6)龙虱 图片:http://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7aad4ae7fb7bb031b838206f.jpg
predaceous diving beetle
综述
亦称潜水甲虫(diving beetle)或真水生甲虫(true water beetle).
鞘翅目(Coleoptera)龙虱科(Dytiscidae)肉食性、水生甲虫,4,000多种,捕食的生物从昆虫到比自身大的鱼都有.扁卵圆形,长1.5∼逾35公厘(0.06∼逾1.4吋).适应水生环境,后足扁而长,有缘毛,以扩大表面积,利于漂浮和游泳,腹背鞘翅顶端下方有气门,便於呼吸.静止时,把头倾斜水下,举起鞘翅末端,露出气门呼吸.准备潜水前,把空气贮存翅下,以备水下呼吸之用.身体呈流线型,有些种类的雄虫前足有吸盘,交配时藉以伏在雌虫光滑的背上.

(7)中华花龟又叫珍珠龟或长尾龟,是花龟属中的一种.我们平时所说的花龟一般都是指中华花龟.
因为容易饲养和价钱适中,珍珠龟和巴西龟、草龟并称为水龟的三大入门品种.但珍珠龟比巴西龟温驯,又比草龟胆大活泼,所以是很值得推荐新手饲养的品种.
分布:中华花龟是国产龟,国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
野生栖息环境:流速缓慢的溪流、沼泽、池塘、湖泊,以及低海拔地区的河流.
(8)流动水域:常见於流动水域(如:河川急流、缓流)的水生昆虫有石蝇稚虫、石蚕蛾、蜉蝣、石蛉的幼虫及水虿(蜻蜓和豆娘的稚虫)
(9)静止水域:常见於静止水域(如湖泊、池塘、水田、湿地)的水生昆虫有蜻蜓、龙虱、红娘华、仰泳虫、水黾、水螳螂、豉甲、及水生萤火虫的幼虫.
(10)最佳答案麻雀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常见留鸟,喜欢生活在人类生活区周围,并以建筑物的缝隙为巢址.麻雀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特点,就是不能以足行走,只能跳跃,就是一蹦一蹦地活动.以前读过一篇关于这个现象的民间故事,说麻雀因为喜欢偷吃粮食,竟然太岁头上动土,偷吃了天王老子的粮食,结果被老天爷给带上了脚镣,所以只能蹦了.说来麻雀也确实命运多舛.因为在粮食收获季节常常成群地偷吃粮食,所以,建国后我国有相当一段时间将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受到全国的通缉.城市乡村到处敲锣打鼓,不让麻雀落地,以至许多麻雀疲劳之极,纷纷坠地而死.现在虽然麻雀不再是四害之一了,但这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民用建筑发生了很大变化,麻雀可以选择的巢址越来越少,麻雀数量在一些地方集聚下降.当然原因可能还比较复杂,不过这种现象也为研究保护生态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动物模型.
麻雀是最常见的小鸟.它们常栖息于树林、建筑物的缝隙中,无迁徙习性,属留鸟. 一般鸟类都能用它们的后肢在地上行走,但是,麻雀在平地上却没有行走能力,而只会依靠双腿一起作快速频繁的跳跃运动. 原来麻雀的两肢较短,由股部、胫部、跗部和趾部等部分组成,整个后肢肌肉都分布在股部和胫部,其他部位则全是肌腱.这些肌腱贯穿至趾端,能控制足趾的弯曲,使麻雀能握紧树枝安稳地生活.但是,麻雀后肢的胫部跗骨和跗部趾骨之间却没有关节臼,因而胫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不能弯曲,这就使麻雀没有能力在平地上行走,而只能快速频繁地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