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宋朝设中书门下是否是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那尚书省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4 04:16:42
宋朝设中书门下是否是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那尚书省呢?
宋朝设中书门下是否是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并?那尚书省呢?
宋朝没有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合成“二府”,还有一个三司使,观财政,称为“计相”.
再问: 宋初不是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么??
再答: 参知政事是仍然是中书门下中的官 其实刚才说的有一点小错误,宋朝的叫中书门下 是有唐朝的三省六部时期的一个叫政事堂的机构演变来的,唐玄宗时期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中书门下这个机构,实际上取代了三省,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 参知政事实际上唐朝时,皇帝任命一些低别较级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以分相权来的 到了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
再问: 你的意思是说中书门下是在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增设的一个机构 那之前的三省是否是它的下属机构??
再答: 是的。 唐初确立三省制以后,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弊端,尤其是掌握出令权的中书省和掌握政令审核的门下省不时因政见不同而互相扯皮,推委搪塞。有鉴于此,唐太宗遂决定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后迁往中书省。其后,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议事,并以本官加带“参知政事”、“参豫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亦为宰相。 由于中央使职行政体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取得对地方政务的领导权,中枢体制中三省制受到冲击,三省制逐渐向三省合一制发展。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改政事堂印为“中书门下之印”,是中书门下体制建立的标志。 中书门下体制建立以后,三省机构依然存在,且三省出入命令的分工在形式上更趋严密和完善。但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在这种体制下,中书门下直接指挥诸使、诸郡、诸军执行政令,宰相对于行政事务的干预越来越强,甚至直接下行过去由尚书六部处理的事务。 宋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作为中枢部门的首脑 官署和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也称政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