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国际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8 02:26:34
,在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一战至二战,二战至今这三个时间段内,国际关系的中心分别在哪里?为什么?而这三个时期中列强斗争的中心又是什么?(请老师列举史实说明)谢谢
国际关系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
解题过程:
工业革命前: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走向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些国家内开始确立。


经济上:


(1)14-15世纪,欧洲生产技术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地租的出现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起来。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上:


在荷、英、法、美等国,新的阶级力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当权发展资本主义,这样,这些国家先后爆发革命或战争,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还未对封建自然经济形成优势,反映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上,就是革命过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思想上: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出现了启蒙思想,在反动教权主义的同时,还批判专制主义,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二、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70年代)


基本特征:


在工业革命推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确立,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战胜封建自然经济。确立了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


经济上: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生产过渡,1840


年前后机器制造业的建立,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19世纪中期,法、美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以后,俄、日也开始了工业革命。


政治上:


(1)欧洲封建君主们在联合打败拿破仑后,疯狂进行反攻打算,残酷镇压各种革命活动,欧洲大陆一片黑暗。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确良848年革命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反动秩序,并为新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2)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它们希望进一步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更快发展。因此,欧美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障碍,亚洲的日本也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思想上:


(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亚当斯密的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理论,因为适合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逐渐流行起来。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成为主要的经济思想。


(2)工业革命的深入,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镇压工人运动:


资产阶级在继续反封建的同时,其阶级的反动性日益增长。


殖民扩张:


对原料和市场的强烈需求,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积极地对外扩张。其中,英国和俄国表现最为突出。扩张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方面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这些落后地区的社会体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三、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这一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阶段特征: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巨大影响,对内垄断组织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外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加紧侵略扩张。


经济上: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从此成为一种经济模式。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美国和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垄断经济发达,再加上其它有利的条件,经济发展步伐最快,超过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由于技术设备落后,资本大量输出,过早地偏离发展工业经济为主的道路,走向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因而经济发展缓下来,日本通过对内大力发展工商业,扶植垄断经济,对外竭力进行侵略扩张,使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强国。俄国在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之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封建残余势力的束缚,仍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上:


(1)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


(2)由于国情不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出现了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走政治民主道路国家,以英、美、法三国为典型;第二类是走专制主义道路的国家,以俄、日、德三国为典型,这是帝国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


思想上:


政治、经济领域里的巨大变化,反映在思想领域,原来支配资产阶级思想界的自由主义思潮日渐衰微:社会主义思潮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裂,在双方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斗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


殖民扩张上: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乃到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成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的共同要求。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帝国主义在经济上、领土上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了)。这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45)


基本特征:


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普遍出现经济衰退、政局动荡的现象。到了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和平发展的局面,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繁荣。但好景不长,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出现,使各国开始面临更严重的政治危机,纷纷寻找出路,原有的国际体系开始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经济上:


(1)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争破坏严重,英、法经济凋敝、衰退,德、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但美、日两国从一战中受益拓宽了海外市场,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实力大增,国际经济力量结构发生变化。英国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生动摇,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2)在美国“金元“帮助下,西欧经济在战后迅速恢复。资本主义国家在1924年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3)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克服危机,美、英、法等国采取的方法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其中尤以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为典型。德、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同时发动对外战争,转嫁危机。


政治上:


(1)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运动一度高涨,到2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


(2)经济大危机后,英、美、法坚持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德、日则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在法西斯侵略面前,英、美、法推行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也损害了英、美等国的利益,它们对法西斯的态度由纵容到反击,世界反法西斯聪明建立,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四、电子信息时代(1905- )


基本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经历了“恢复-繁荣-滞胀-稳定发展”等四个时期,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正式形成与发展,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政策,是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主要表现。


经济上:


(1)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依靠美国的援助,迅速恢复生产。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其中,日本和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尤为突出。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未解决,70至80年代,西方国家发生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


(2)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在美国的倡导下又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既是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端,也成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确立的标志。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地位由于日本、欧共体的崛起而发生严重动摇。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丧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在迅速增强。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殖民体系全面崩溃之后,依然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础上,利用科技和资本优势,变相掠夺剥削第三世界国家,加强经济的渗透和控制。


政治上: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国家和政府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它的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发展,它为适应生产力而产生,又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二战”后初期,欧洲力量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西欧、日本惟美国马首是瞻。70年代以来,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了“冷战”局面。随着苏东剧变,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