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在辨证法看来 逃课是合理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17 17:15:50
在辨证法看来 逃课是合理的
这个观点正确吗?
(请大家用严肃的学术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好吗?在此感激不尽
声明:这不是恶搞,是一道马哲老师留的作业题)
在辨证法看来 逃课是合理的
首先:这道题考学生对辩证法概念、原则、逻辑和方法的灵活运用;把逃课作为辨证分析的主体考学生是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有绝对理性的认识(这样的认识必须基于对当代世界教育模式和自身所处教育环境的了解和认知,基于对人生理想问题和自身所处现状不断思考的积累);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辨证的说服考官立足于“我”的理想,被置于现在的大学教育环境下课堂里,在面对不同的情况下,到底什么的样的选择(逃与不逃)才是科学而非传统也非盲从的;这道题有很多发散的地方,考学生的应用、想象和更高层次的能力:比如我们需要顺带的分析老师制约学生逃课的一系列措施和教师考评的指标,这里我们可以适当描述一下一个改进的更能适应现代教育现状的关于大学学生、教师考评方案(而点名和对逃课的惩罚则是很多大学以往的方案中的一部分).
因为辨证的客体不同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所以以下我的回答只做参考.
辩证法从古代朴素辨证经过黑格尔唯心到马克思的唯物辨证,从最原始的争辩法发展到一门系统的哲学科学,究其动力目的都是人们对存在中矛盾的不解和解决的愿望.辨证法对立于形而上学,希望通过科学的态度认知现状中很多不能被广泛接受甚至诚实勇敢面对的问题是符合事实规律的.而逃课正是这样一个存在并紧密关系着我们大学生学习生活甚而人生价值观但不能被广泛接受和学校认可也没有引起社会太多反思的校园里相对热点的话题.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其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在逃课这一问题上,其反面逢课必上便是大众肯定的理解,然而我们不解大学的课堂里为什么总有点名不应的情况呢,为什么好多刚从大学走出的学长学姐就记不得曾经任课的老师了呢,为什么这三、四年的课堂记忆大多是空白的呢?这缘由里必然少不了我们所处的大学教育课堂环境和时代社会架在我们意识里的那种左右我们行动的观念不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如果把逃课率作为一个指标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用其来反映上句话陈述的内容.那课堂教育环境和我们的价值观念如何产生了分歧呢?为什么逃课没有在中小学盛行呢?这一略带“传统贞操”意味的学生学习问题到底该怎样科学的认识并把之运用与当代教学呢?他对我们反思大学的教育,思考未来的教育和学习之路有什么裨益吗?
世界期盼以经济价值尺度来衡量生产和发展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他能催化促使更大的活力.无论世界以后的标尺和动力剂是什么,经济尺度是符合现状的伟大并将长期而且现在正处于幼年状态的成长中的世界的骨髓.当然我们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不过当经济尺度被下放到现实的货币尺度时,发生了很多与初衷相左的畸变.既然世界都以其来标价自己,那么很多人便会自然盲从的把一生的追求:平等、尊严和理想刻上了货币的刻度.是的,现实中即使校园里我们都会羡慕衣服华贵,用具高档的同学,这远远胜过了对朴素美的关注和肯定,变得畸形.这样的观念牵制着我们的意识和行动,而行动就那么赤裸的反映了出来.我们需要一门学科一个教师交给我们赚钱的技巧,因为他同时意味着一切啊.然而我们的大学课堂并没有这样做,如果是有些课是这样的,那不叫大学叫专科,当然教育是可以重塑和正确扶植我们思维之苗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大学老师能在课堂上说服我们的思维使之能在真知和更多美好面前安静的话我们是非常渴望得到这如沐晨钟般的身心洗礼的,但是在中国教育资源是稀缺并低质的,我们能从每人拥有教师数和大学教授的教育学术贡献这两项指标里得出上述的结论.教育落后的现状是历史的积累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来纠正.有些学者拿美国或者欧洲大学的教育制度来比较国内的情况,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应该更完全的做通识教育,研究生和社会从业者才去学习和发展技能.确实,我们多么愿意那样去做.但是大学以外的事业单位会因为你的数学、物理、文学艺术上的涵养而非专业技能录用我们吗?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模糊的,因而我们的教育变得模糊了.我们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讲着微积分相对论时会因为没有底气而让学生点头哈气,他们自身也在质疑这是否有意义;我们的专业课老师也同样难免这样的穷境,因为他们会觉得这只不过一门简单的技术,很多学生自学是完全可以的.然而当教育没有了底气,学生的思维之苗何以健康的成长.因此我们才茫然,才徘徊,才逃课甚而逃避啊,那些无谓指责的人们是不正确的,谁能说我们的表现不是在挣扎呢,不是积极的思想在与现实的模糊斗争的结果呢?现在再看看从不或几乎不逃课的同学,且不说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未必优于经常逃课的学生即使在专业课方面,也不论他们在面对我前述的事实面前是否有勇气去挑战甚而颓废,就问他们喜欢上课吗?问他们觉得上课得到了预期的收获了吗?当代中国的多数大学生会给你否定的答案.站在这个更高的平台俯瞰逃课是存在并符合事实规律的啊.
上面用统一的方法分析了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对立的方法分析了逃课与不逃之间的差别.
当然这还不够,所以我想把中学的状况和大学做个对比.
我们不难理解国内的中学是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的,并且那个时候我们的思想还远不成熟不够支撑我们个性的行动,所以任何与环境与权威(家长和老师)相对的行动都不具备成立的条件.即使我们模糊的认识到当代高考制度是远不合宜的,传统的家庭儒家式的教育给了我们文明同时也交给了我们默默的忍受,高中的事仿佛刚看过的电影一样,我们时时记得那时对大学的憧憬,是要解脱那种不适于青少年的死气沉沉的压力.大学的相对宽松给了我们条件去个性的行动.难道说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必须强迫禁止我们肆意的思维吗?这样的禁止与其说是理性的不如讲他是宗教意义的苦行.从学生历史学习的阶层纵观看来,大学的逃课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他证明了高考或说是应试教育的畸形和不合理.他是略带自我解救意义的,虽然我们不成熟的心智很难把他处理得当使其不偏向于颓废和消极.
那么逃课是合理的,是否意味着没有选择的逃课和处于玩物的基点或是其他的也是正确的呢?当镜头从远处和历史的角度贴近于我们现实的时候,又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呢?
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必须学会节制和必要的强制,这样才能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免于堕落和颓废.这一点上环境比较重要,但更主要的是坚定的思想理念.当然自身的事人人不同,在答题的时候不能苛责.前面说了逃课是合理的,也就意味着用出勤率来考查老师和学生有着不合理性.当然我们不能偏激的说考查出勤率是形式主义.他其实具有一种必要的约束效果.我们不能完全的不看重出勤率也不能把他当作成功的指标,就好像我们不能肆意的逃课一样.
······
想睡觉了,不好意思,没答完,后面的有些草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