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英语翻译网上我怎么既不找到原文也找不到译文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6 07:02:08
英语翻译
网上我怎么既不找到原文也找不到译文啊.
英语翻译网上我怎么既不找到原文也找不到译文啊.
《新元史》卷二百三十六
  原文: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人.父煜为福建行院都事.宗仪幼好古,洒浇不凡.少举进士,一不中即弃去.工文章,尤刻意字学.至正间,浙帅泰不华、南台御史丑闾辟举行人校官,皆不就.艺圃一区,躬耕之暇,以笔墨自随,时辍耕树阴,抱膝而叹,每记一事,辄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于树根,人莫能测.如是者十年,遂累盎至数十.一日,尽发其藏,萃而录之,合三十卷,题曰《南村辍耕隶》.又有《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其未脱稿者不与焉.
  译文: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今浙江台州境内)人.他的父亲陶煜曾任福建行院都事(官职名).陶宗仪从小喜欢古风,洒脱不俗.年轻时考进士,第一次没有考中就放弃了.擅长写文章,尤其专心钻研书法.至正(元顺帝年号)年间,浙江元帅(官职名)泰不华(人名)、南台御史(官职名)丑闾(人名)聘请他为行人校官(官职名),都没有接受.开辟了一块苗圃花园,亲自耕种的空闲,随身带着笔墨,经常停止耕种,蹲到树阴下,抱着膝盖叹息,每次记录一件事,都摘下树叶写在上面,存到一个破罐子里,离开时就把它埋在树根处,人都不知道写得什么.如此过了十年,于是积累罐子多达好几十个.一天,全部挖掘出来,汇集并编录成集,共三十卷,书名叫做《南村辍耕录》.又著作了《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那些还没有脱稿的不算.
  黄道婆对元代以后棉纺织业的发展很有影响,本卷丙编第四章中有所论及.有关黄道婆的“本事”,各种官方史书均不载,元以后的私家笔记、诗文杂著中略有提及,内容大多相同.这些记载虽不很准确,但却是我们了解黄道婆生平的重要资料.
  黄道婆的生卒年月及名字已无从查考,“道婆”两字无疑是后人对她的尊称.最早提到黄道婆事的是《辍耕录》,作者是元末明初人陶宗仪.
  原文:闽广多种木绵,纺绩为布,名曰“吉贝”.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民食不给,因谋树艺,以资生业,遂觅种于彼.初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线弦竹弧置按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织成被褥带帨,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人既受教,竞相作为;转货他郡,家既就殷.未几,妪卒,莫不感恩洒泣而共葬之;又为立祠,岁时享之,越三十年,祠毁,乡人赵愚轩重立.今词复毁,无人为之创建.道婆之名,日渐泯灭无闻矣.
  译文:
  福建广东地区大多种植木绵,纺织成布,叫做“吉贝”.松江府(今上海)向东大约五十里地,叫做乌泥泾.这里的土地贫瘠,百姓种田不够吃饭,因此学习种植木棉,借以谋生,所以到福建广东地区寻求书种.起初没有踏车、椎弓等设备,全部用手剥掉棉籽,用线作弦,用竹子做弓,放在两手间,用手指弹拨成皮棉,费的力气很大.元朝初期(一般说南宋末年),有一个老妇人叫做黄道婆,从崖州(今海南)来到松江府,教给人们制作方便弹棉、纺织的工具;至于纺织不同的棉纱、配置颜色,布置纱线组成图案,都有办法.所以织成的被褥、衣带、手绢,上面的折枝、团凤、棋局、字样,清清楚楚就像写上的一样.人们被她教会以后,争相操作;转卖到别的地方,家里就殷实富裕了.没多久,黄道婆去世了,人们没有不感恩哭泣的,共同安葬了她;又给她立祠,逢年过节就祭祀她,过了三十年,祠堂毁掉了,当地人赵愚轩重新给她立祠.现在祠堂又坏掉了,没有人在给她创建了.黄道婆的名字,渐渐消失不被人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