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铁农具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25 00:07:34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铁农具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铁农具出现于哪一历史时期
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推广和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3类.农耕类大体有铲、耒、锄等;收割类包括刀、镰等;加工类最普遍的是石磨盘和石磨棒.此外,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很早,主要用以汲水、贮物和烧煮食物.此后,各个时期农具的发展大致如下.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农具有所改进,但所用材料还是以木、石、骨等为主.当时已有青铜生产,但多用于武器、食器和礼器.到西周末年,用青铜制作的仅有一些中耕农具和收割农具等.此外还有一种用于碎土和砸实田埂的装有长木柄的木质榔头.在农业上很重要的汲水、灌溉器具,商代已有桔槔;西周的戽桶和吊桶,是用于从池塘和井中取水灌溉的.这个时期农具的种类虽增加不多,效率也还不高,但为后来铁制农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使中国农具史上出现了一大变革时期: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考古出土的实物看,当时使用呈V字形的铁犁头,有利于减少耕地时的阻力;铁锸可增加翻土深度;铁耨则可有效地用于除草、松土、复土和培土.此外,这一时期推广的一种有效的脱粒农具,为后世所长期沿用.
秦、汉至隋、唐、五代秦统一中国以后,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大发展,不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达15千克、长达40厘米左右.唐代《耒耜经》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从汉代起,如磨碎磨平土壤用的耱,中耕用的锄和铲,收获用的钩镰等农具都已出现,并逐步得到改进.至魏、晋、南北朝又有新的增益,如碎土保墒、平整土地用的耙就在此时出现.另一种农具耖也在这时所创.由石磙和木框架两部分构成的碌碡、陆轴,则是一种碎土压实器,到隋、唐、五代时,它又发展成为磙上带刺.
往上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