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写好摹声和摹色的句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4 13:13:39
写作文怎么才能给人一种视觉冲击,让人觉得身临其境?
如何写好摹声和摹色的句段
解题思路: 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解题过程:
摹形摹声摹色 至美至纤至悉
——人物细节描写例析
写人叙事的文章,细节的刻画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将所描写的人事传神入境,也最能给人以真实感。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是细节呢?细节,就是有典型意义的细微末节,可以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言行,也可是景物的一花一叶,光影声香……袁昌文在《文学写作技巧》中指出:“在人物刻画方面,有人又分为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
所以,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求我们在展现具体环境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服饰等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个性。好的细节描写,摹形摹声摹色,至美至纤至悉,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一、描摹场景,贵情与景偕
人物,首先是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而景和物,或渲染气氛,或烘托形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就在特定的场景之中展现出来。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一段场景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其中“一片紫色的阴影”代表阴暗,表示不快,菲利普夫妇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被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来。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无论描摹山水田园、花鸟虫鱼,还是状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抑或写意繁枝茂叶、天光云影,其所关注的始终是人。如湖南高考一考生在《早》中写道:
我轻轻合上门,轻轻推开那隔开冰雪的大门,惊讶地站在门口许久,天空中的雪花在我的眼泪中融化了——一夜的大雪为何却躲在门旁几米远的地方?门前为何有一条延伸的小路?在这条小路上载着一位母亲那暖暖的爱。
早晨的寒风丝毫侵入不了我那颗暖暖的心,回头,楼上那盏熟悉的灯火融化了这个早晨所有的寒冷。
文章以“我”早起活动过程的视角转换和情感发展,展现一处场景——门外天空中的白雪与楼内那盏熟悉的灯火,寒暖对照,情感起伏,妈妈暖暖的爱意,全蕴含在早起里,母子情深,渗融于场景的描摹之中。
二、特写眼睛,蕴喜怒哀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洞悉他们的喜怒哀乐、好恶爱憎。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中多次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祥林嫂先前的“顺着眼”,到“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光也分外有神”到后来的“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一个眼睛,别样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善良做人,勤快耐劳,到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最后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的内心世界都写在了眼睛里,她的喜怒哀乐凝聚在眼神中。
画眼睛,就是对眼睛进行特写,描摹它的细微变化。上海高考一考生在《最贵的捐赠》中对一小女孩的眼睛进行了三次特写:
小女孩涨红了脸,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她怀里的洋娃娃,眼泪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
“可是,可是……”小女孩擦着眼睛,小脸越来越红,小嘴撅着,一直说不出话来。
小女孩又一次低下了头,小声地哽咽道:“地震后,好多小朋友没有了妈妈,他们好可怜。我想,他们最需要的应该是一个妈妈呀……”说着,眼泪掉到了地面,溅起的灰尘形成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作者描摹小女孩眼睛时,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写起,以眼泪掉到了地面收笔,形象地展示出小女孩可爱善良纯真的性格,那在捐赠过程中舍与不舍的心态更是真切动人。
三、雕镂服饰,知贫富贵贱
雕镂服饰,即对人物的衣着进行仔细的描写,描摹衣服装饰,以烘托人物身份地位及性格,正如当年李白用“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种近似拟人的高超手法赞美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一样。《红楼梦》凤姐出场时服饰的描写很是精彩:
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缡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碟穿花大红洋缎窄肩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从颜色看,凤姐的这套装饰基本色调是红配绿,色彩搭配,对比强烈、珠光宝气,一个穿着贵气的不可一世的阔太太形象已活脱在众人面前,令其束手噤声。
又如《孔乙己》中的一段服饰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把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刻画得惟妙惟肖。
四、描画心理,重画皮画骨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的描写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
一句内心独白“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言简约而意丰赡,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描画心理,可以通过内心独白、神态显示,也可通过直接描写、心理分析来展示主人公的灵魂。如江苏高考一考生在《好奇心》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心理的:
一个课间,她离开了教室,走得匆匆忙忙的,它就平躺在讲台上,静静地。去看看吧,好奇心驱使我走上讲台。偷看别人的隐私不是君子所为,我心中又有了犹豫。它纹丝不动地躺在那,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我侧目看了看同学们,他们似乎有着同样的好奇心,但都没有付诸行动。毕竟它是老师的东西。
既然走上讲台了,没理由空手而回吧,我暗自对自己说。“嘿,你看看,上面写什么!”一位同学两眼放着光,小心翼翼地提醒我。我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你,去帮我把风。”我嘱咐那位同学。“好的,放心吧。”说着他冲出教室,站在走廊上东张西望,眼珠骨碌碌地转悠。我放心地迈开大步,走上讲台,微眯起双眼,瞄着那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
“我”的犹豫心理的内心独白,同学的目光鼓动给“我”增加信心的神态显示,同学的神神秘秘的“把风”的白描,均鲜活、灵动,一个可爱的“做贼心虚”的“我”遂跃然纸上矣!
五、言行举止,求微妙传神
动作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人的举手投足总表达着自己的微妙情感和复杂思想。老舍说:“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来……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人物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分展示,使笔下的形象活灵活现。如《背影》中动作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样的一“攀”一“缩”一“倾”,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高考优秀作文《不肯死去的心》有一段传神的动作描写: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地,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着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挡住”,“掏啊掏”,看似寻常的动作,却饱蘸了人间至爱,让人感慨,催人泪下。
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言为心声”,我们要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语言,对此要工笔细描,方可让人物走入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如高考优秀作文《妈妈,孩儿给你叩首》那段感人肺腑的母子对话:
快高考了,只有三周了,那天你来了,脸色又点苍白,说了很多让我摸不着门的话。你突然问我:“你爱妈不?”我的心又一颤。这我可从来没有问过自己。你见我犹豫了一下,眼睛有点湿了。你又说:“妈以前对你严厉了点,是为你好,让你出人头地,让妈也扬口气,不图别的……”眼泪在你的眼中转圈。“妈,你怎么了?”我问。你说:“上课去吧,这几天你好好学习,别往家里打电话了!”又补上一句,“考完之后再回来,生活费放在班主任那里,怕你乱用。”
读此段对话,我们的心不禁为之一抖,母亲临终前对儿子的最后叮咛,是那样感人至深,可见人物语言对塑造形象的意义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