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与其他的捆法比较,五花大绑有哪些优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5:16:18
与其他的捆法比较,五花大绑有哪些优点?
与其他的捆法比较,五花大绑有哪些优点?
大家都知道五花大绑,但都是语焉不详,很少有人肯详细探讨,笔者不才,愿借此地瞎侃几句.
  先说小绑和大绑.所谓小绑,只是专绑双手,身体其它部位不着绳索.有一种押解式捆绑(又叫穿小麻衫)则正相反:犯人从颈到肩至大臂都被捆绑,独小臂与双手不绑,大臂被向后缚紧,且与颈、肩、上身固定,无法活动,小臂和双手却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为了让犯人在押解途中即无充分自由,又能勉强自理生活(比如吃饭、喝水、大小便等),反之则称执行式.大绑则是除捆绑手腕外,或缚双臂,或缚身体,甚至胸、背、脖颈、手臂等部位全都用绳捆缚.
  至于为什么叫五花,说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说是指捆缚者先把绳索做出五个套(花),分别套住被缚者的脖颈和双臂,然后收紧绳子进行捆绑;有一种说法是指从前面看被缚者有五处有绳索勒缚(喉一处、左右臂各两处);还有人指出,所谓五花是指背后的捆绑绳子呈¥状:¥状就是分出来的5个绳端,最上面两个绳端是搭在两肩绕到前胸交叉捆绑或顺腋回绑.中间两个绳端是捆绑手上臂,最下面的则是吊住被缚人的手腕.网友请缨出征的理解别出心裁,他认为:这个五花的“花”字,就是“绳结”的意思,意即五种花样的绳扣.首先,往脖子后面搭的时候就有一个穿绳用的双环“扣”,随胳臂绕到手腕时,在两个手腕处各有一个单环“扣”,这就有三个“花样”的扣了(左右手腕的扣实际相同).然后在反剪的双手手腕处,用合起来的绳子缠绕几圈再打一个绳扣.(这个绳扣是关键的,打不好就会被挣脱),这个扣常常像回型针一样也打个“环扣”,因为绳子最后还要穿过脖子后面的绳扣的向上拉紧,所以这里打个环扣也很保险.这已经第四个“花”了.最后,将绳头穿过脖子后面绳子上预留的穿绳扣,自己的一只手往下拉绳子,另一只手往上推被绑者绑在后面的双手,拉紧后在穿绳扣处打上结就完成“五花大绑”.这时刚好五个花(绳结).网友衰男人等强调被缚者无论是胸部以上或者是胸部之间都应有交叉绳索勾勒.五花不仅是指后面的五花,前面也要突出大绑!才称其为五花大绑.当然还有其它说法,但都是大同小异.
  五花大绑叫法的出处很难考寻,连旧版的词海词典中都查不到,但在《三侠五义》这种晚清小说上已有记载,可能是起自民间.然而,五花大绑的绑法要久远的多.因为枷铐铁镣桎梏等制作复杂,尤其是携带不便,绳索却是最易获得与携带,自然成为约束犯人的上选械具,我国到50年代捕人仍然多用绳捆.小绑因只捆手腕,犯人全身其它部位尤其是双臂都是自由的,可把被缚的两手从体侧探出,观察绑绳状态而设法脱缚,有力者只要坚持不断挣扎也有可能使绑绳松脱;身体柔韧者甚至能将双手自背后经臀部和双腿翻到身前脱缚,所以必须要大绑.大家最熟悉的当属在白门楼被擒的吕布,这位无敌飞将就是被绳索捆作一团的,这说明至少在汉代,大绑的复杂绑法就形成了(这一段是史实,并非罗贯中杜撰).
  五花大绑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先从犯人脖颈绑起,故至今南方还戏称被五花大绑为“穿麻领褂”,捆 “二龙膀子”.查词典,五花大绑条称:绑人的一种方式,用绳索套住脖子并绕到背后反剪两臂.仅拿这一条简单介绍去比,就可以看出那些先从手或胸开始的日式绑法不能算五花大绑.可以说,大绑各国都有,专称五花大绑的特定绑法却是中国独创,是我们的国粹,不少网友称之为“国绑”,是非常有道理的.而有的人侈谈什么日式五花大绑或西式五花大绑,是不客观的.
  五花大绑简洁明快,只用一根绳子就可以搞定,捆绑速度快,又极难挣脱,因此十分实用!比起被缚后就动弹不得的日式和西式绑法(真可谓呆若木鸡),五花大绑后,被缚女子还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扭动伸缩,更显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下面综述三种五花大绑的样式.
  一、传统形五花大绑:(分正面式和反面式两类)
  正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小绳圈(不作圈亦可).
  2、把绳圈搭在后脖颈上.
  3、把绳子分别向前顺两肩拉过,垂在胸前.
  4、把绳子分别从两腋下穿至后面(抹肩).
  5、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6、把两面绳头拉回背中,向上引过后脖颈的绳圈.
  7、以下有三种完成样式:
  A)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被缚人的小臂尽量向上托送.使模特两大臂反向叉扰,双腕在背后向上交叉,尽量托至两胛之间;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手腕,最后打死结.(此为吊缚)
  B)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犯人的小臂向上托送至左手叉右肘,右手叉左肘,呈平行状态.用拉下来的绳子先把并排的双肘中部捆牢,然后分向别绕向两侧,在肘腕并排处分别打结后穿过大臂最下一圈勒绳,最后汇总于背上小绳圈.(此为平缚)
  C)将穿过后颈绳圈的绳子用力向下拉,同时把犯人的双腕交叉,用拉下来的绳子牢牢捆住,然后余绳分别向上穿过大臂最下一圈勒绳,反向穿过另一大臂的最上一圈勒绳,穿好后用力拉紧,汇总于背上小绳圈.(此为垂缚)
  反面式:
  1、先把绑绳(七米左右)对折作一较大绳圈.
  2、绳圈在前,从犯人头上套下,从前向后圈住犯人喉部.
  3、把绳圈后的绳子分别从犯人两腋下穿至前面.
  4、在上臂上缠绕两或三圈,下臂一圈,每绕一圈须打结以防下滑.
  以下各步与正式相同,也分吊缚、平缚和垂缚三种样式.
  二、改良形五花大绑:
  传统五花大绑流行最广,时间最长.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尤其是正面式捆法中的抹肩,在监视不严的情况下,容易脱缚.犯人如能找到尖端突出的东西如较硬的树叉、栏杆的尖头、甚至门、窗上部的尖角等物体,就能将抹肩的绳子挑到身后,使绑绳出现松动.又因为整条绑绳是一体的,只要一处松动,经不断挣扎,就会越来越松,最终使犯人脱出绳扣.而传统五花大绑的反面式虽无此弊端,但绑绳长期勒紧喉部,会造成犯人的种种意外.因而,又出现了改良的五花大绑,这种绑法比起传统绑法来只有一处改动,就是把第4步的抹肩改成胸口小交叉,即把搭在颈后的绳先在胸口前交叉再穿过两腋下缠绕上臂,其它步骤与传统绑法相同.这样,绑绳各处缠绕牵拉,不易拉脱,只要真正绑牢,是难以脱缚的.
  由于长期的文化隔离,港台的改良五花大绑与大陆出现了一点差别:即绳圈套颈后两绳头引向前,即不是经过腋下,也不是进行交叉,而是在喉前交扭成一股,一直向下扭到胸前,然后分开再向后缠缚大臂,以后程序基本与大陆相同.
  三、观赏形五花大绑:
  据说以前每有女犯人“出红差”(绑赴刑场),都是当地哄动一时的大事,个中原因不难猜测.封建礼教的约束使妇女们都穿宽大的衣裙(盛唐除外),不让外人感受自身的女性体征,而女犯则正相反,她们或是穿窄小的赭衣(囚服),或裸上身被绑,女性特征暴露无遗,使得男人们大饱眼福.所以女性被绑又有了观赏的成分.绑绳从女犯颈后向前呈“八字”抹肩勒下,使东方女子特有的削肩之美更加突出;双臂上数道紧勒的麻绳陷入肌肤,使得上臂象节节鲜藕,极其性感.女犯双臂大幅度背向身后,其第二性征前胸自然就会向前挺起,胸前如再有交叉捆绑的绑绳勒过,则更可使其双乳劲挺;腰间紧束的绑绳又将她们腰臀部位的曲线清晰地勾勒出来,女性风姿尽现,众人可一览无余.
  中国文明发展到今天,随着捆绑犯人现象的迅速减少,男女相悦的内容又出现了捆绑这一新形式.呆板的日式绳艺使人厌恶;野蛮的西式捆缚令人生畏;只有我们的国绑才是最佳之宠.于是,一种结合传统五花大绑和改良五花大绑的观赏形五花大绑越来越受青睐.
  观赏形五花大绑是什么样子呢?万变不离其宗,它不过是在传统形五花大绑(抹肩、缠臂、吊腕)的形式上加上了勒喉,勒胸和勒腰而已,俗称“三勒”.这三勒的作用就是:勒喉即绑绳从项后向前勒住咽喉.勒喉绳与背后吊腕绳相连,使被缚者低不下头弯不了腰,始终保持昂首挺胸的最美姿式;勒胸指胸前绑绳十字大交叉.斜十字绑绳与喉、臂、腰间的横向绑绳;肩腋的纵向绑绳相映衬,呈现出一种几何美;更可使被缚者乳峰高耸,是突出女性胸部美的重要一环.勒腹是指将背后的绑绳向前横勒腹部,以防被缚者的衣襟张扬,掩盖了纤腰之美.勒胸和勒腹还可以解决传统五花大绑不宜悬吊的缺点(因为传统五花大绑在悬吊时,人的体重都集中在反剪的两臂和手腕上,使被吊缚者极其痛苦.喜爱悬吊的人们只好使用胸前有横勒绳的日式捆绑,以使被缚模特能够忍受.而观赏形五花大绑胸前的斜十字大交叉和腰间的横缚绳,却比日式捆绑更能分散被吊缚者全身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