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6.《我的老师》课文全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7 10:32:18
6.《我的老师》课文全解
6.《我的老师》课文全解
一、字音及词义:
巢ch o:鸟的窝,也称蜂、蚁等的窝.
垠y n:界限;边际.
绚xu n:色彩华丽.
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一个叫塔斯康比亚的小镇上.她的父亲阿德·凯勒早年是一个海军军官,卸去了军职之后,从事新闻工作,开了一家报馆,自己当报纸的总编.海伦的母亲性格温存而善良.当海伦降生18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她听不到妈妈轻声哼唱的摇篮曲,看不见爸爸慈祥的面孔.她的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耳边是死一样可怕的寂静.这个幼小的生命掉进了痛苦的深渊.
当海伦长到五六岁的时候,她聪明伶俐、思想活跃,但她不懂得人们是用语言交谈,还以为别人也跟她一样生活在黑暗之中.为了抚育海伦成人,她的父母费尽了心血.他们带她到著名的眼科大夫那儿去就诊,试图医治好她的双眼,但他们没有成功.为了能孩子成长起来,他们不惜花费巨额开支聘请家庭教师,希望能为她寻找到“光明”.
小海伦是一个意志特别顽强而又聪明的孩子,她的进步是惊人的,她学会了用手指摸读盲文书,在摸读时,她的手指像微风中的树叶一样不停地动,一旦学会了生词,就反复练习.有时读得入了迷,上床以后还带着盲文书摸读.1890年,当海伦10岁时,学习说话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父母就请来波士顿的聋哑学校教员沙拉.富勒小姐,教海伦说话.在老师沙拉说话时,海伦就把自己的手放在沙拉的脸上,然后试着模仿她的口形和舌头的动作,学习发音方法.这是件异常艰难的工作,可是顽强的海伦硬是坚持下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之后,海伦终于能说话了,当她第一次说“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热烈地拥抱了她.
海伦对于外部世界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各种语言来获得的.词语对于她来说就是眼睛和耳朵,也是她心灵的窗口,因此,她从不轻易放过学习语言的机会.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她学会了英、法、德、意、拉丁等五种语言.对于一个聋哑盲人来说,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海伦学会了语言,凭着她对这个神秘世界的理解,她爱上了文学,她一有空就来构思自己的文章,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她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编辑、演员,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1905年,海伦先后发表了《我的生活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等自传体小说,很快以她的独特的魅力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人物.
2、关于海伦·凯勒和莎利文老师
小海伦7岁时,父母为她请来一位启蒙老师,名叫安妮·莎莉文.奇迹发生了!这位老师使海伦的一生发生了重要转折,她俩的组合让世界文坛为之震动.
莎莉文小姐教学经验丰富、方法得当,而且她坚决地表示:“教育这孩子是我终生的使命.”她的教学方法也很独特.她拿一个大洋娃娃给海伦玩,然后在海伦手上拼着“洋娃娃”这个词.一天,老师把海伦带到水房,用水管中清凉的水滴在她一只手上,同是在另一只手上拼写“水”字,这使海伦受到很大启发,明白了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从而使她顿开茅塞.
后来,海伦自己回忆道:“我总算懂得了语言的奥秘.我当时明白了:水就是流在我手上的那种奇妙的、凉丝丝的东西.那个活生生的词汇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的灵魂带来了光明、希望和喜悦,并使我的灵魂得到了解放!”
海伦10岁的时候,莎莉文小姐带她去见波士顿的聋哑人.学校校长萨拉·富勒小姐轻轻拉过海伦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面颊下端,又把海伦的手指放到自己嘴里.这样,海伦就可以感觉到老师发音时舌头抵住下齿,准备发it中的[i].接着,她把海伦的食指放在自己的下齿上,另一个指头放在自己的喉头上,连发了几遍[i].富勒小姐刚一停止,海伦就把手指放在自己的牙齿和喉头上.只见她调整了一下牙齿和舌的位置,发出了一个十分相似的音,简直就是富勒小姐声音的回声.不久,她竟能准确地说出“妈妈”和“爸爸”两个词了.
在上完第7次课乘车回家途中,海伦转过脸来,用严肃而又断断续续的声音对莎莉文小姐说:
“我现在不是哑巴了!”
在莎莉文小姐的耐心帮助下,经过几年的练习,海伦已能够借助于震动和别人说话时在口形,迅速而正确地判断他的讲话的内容了.她把中指放在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拇指放在喉头上,就可以“听见”别人在说些什么,当说话人的声音清晰、洪亮时更是如此.她发现,她在听富兰克林·德·罗斯福证讲话时,效果特别好.她曾利用震动,听到过马克·吐温最幽默的笑语;她曾把手指放在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恩利科·卡鲁索的唇上,“听”到过他金子般的歌声;俄国男低音歌唱家费奥德尔·沙利亚宾,曾为她高唱过《伏尔加船夫曲》,他用双臂紧紧地搂着她,使她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那浑厚嗓音的振动,她也曾通过收音机的震动,感受过收听无线电的乐趣.
有时候,她还跟莎莉文小姐外出旅行.老师在她手上迅速地拼写句子,向她描述沿途的景致--山丘、河流、乡村、城镇,当地人的模样和衣着打扮.她们在麻渚塞州东南部一个名叫鳕鱼的半鸟消夏时,海伦学会了游泳.她第一次跳进海里时,着实吃了一惊,因为谁也没有想起来事先告诉她海水里含盐.她还学会了划船、骑马、骑自行车.这时,海伦已出落成一位修长、美丽的姑娘,充满着诱人的魅力和幽默感.
1879年6月的一天,17岁的海伦来参加美国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的入初试.考试科目有初级德语、高级德语、法语、拉丁语、英语、希腊史和罗马史.只见她用手熟练地在凸起的盲文上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考卷上的问题.先后花去了9个小时的时间,获得的成绩是:德语“优”、英语“优”,其余几门全部及格.两年后,她又参加了该学院的入学终试测验.考试科目:基础希腊文、高级拉丁文、几何、代数和高级希腊文.她克服了一个三重残疾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实现了进入美国第一流高等学府的理想.莎莉文小姐始终陪伴着她.
1904年,24岁的海伦大学毕业,获得英语特优成绩奖.此时,要求她对公众讲演的邀请书、给杂志写文章的约稿信纷至沓来.
1913年,海伦终于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她回忆当时的情况时说:“我的思想一下子凝固了.”话到嘴边,可就是吐不出那一个音节.最后,好不容易说出来时,那声音简直像炮弹出膛一样响.可听众告诉她,那只不过像一句窃窃耳语.
第2年,海伦还与莎莉文小姐进行了第一次横贯大陆的讲演旅行.当时,有位活泼能干的苏格兰姑娘波莉·汤姆森跟她们在一起,做她们的秘书和管理人.她们先在好莱坞拍了一部名名叫《释放》的电影,然后又到纽约进行了一场郑重其事的轻歌舞表演.这场表演轰动了纽约的娱乐大厦.海伦很喜欢这样的表演,她认为轻歌舞充满着生活、色彩和变化.她似乎“感觉到了面前听众的呼吸.”30年代,她还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文章的线索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带领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作者写出了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写出了自己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
二、文章脉络
全文2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给“我”的生命带来重大影响的人,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的身边.
第二部分(4~26),用一些具体事例叙述莎利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和逐步引导“我”认识“我”.
第三部分(27),照应开头,指出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深远.
三、重难点导析
⑴这篇课文大致上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莎利文教育凯勒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个名称.这中间还有曲折.一开始,海伦只学会老师教给她的这个手势,她并不知道代表的是一个“字”,也没有把老师给她的洋娃娃和老师在她手心写出的d011联想在一起.为了使她实现这个联想,莎利文作了多种尝试,没有成功,海伦也感到不耐烦.最后,莎利文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海伦终于领悟到左手心里的这个“水”指的是流过右手上的凉凉的东西.推而广之,海伦认识了每样事物都有它的名称.二、莎利文教育海伦认识大自然,它有善、美的一面,也有不仁慈、不友好的一面,使海伦胸怀大自然,使得自然也成为海伦思想的一部分.三、莎利文教育海伦认识“爱”这样的抽象名词.早先,海伦除了手能摸到的东西以外,还不能理解任何别的东西.莎利文通过穿珠子这样具体的行为,告诉海伦有些事物的名称不一定都是手摸得到的,而是在人们的脑子里通过思考产生的.又用太阳、云、下雨等具体事物作比喻,终于使海伦领悟到“爱”的抽象意义.
⑵海伦·凯勒是世界著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年幼的海伦乖戾而鲁莽,因为她长期生活在黑暗中,对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正是莎利文小姐,以一个教师的角色,使海伦认识了世界,完成了从一个残疾人到伟人的转变.因此,海伦·凯勒对莎利文充满感激之情,文章结尾一段,直抒胸臆;其他地方,也无不流露出这种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