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找一个关于抗震救灾的材料,然后用政治哲学理论来分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23 22:55:02
找一个关于抗震救灾的材料,然后用政治哲学理论来分析
先找一个抗震救灾的材料,然后利用高一年级哲学理论来分析这个材料,越详细越好.
两周之内出答案
材料越多越好
每个材料要挨个分析
最好涉及所有高一年级的哲学理论
答得好的又追加分
将答案发送到我的邮箱中
找一个关于抗震救灾的材料,然后用政治哲学理论来分析
一、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震后不到3小时,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身先士卒,带领广大群众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2)它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3)这一有思想什么重要意义?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4)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2、材料一:“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胡主席彻夜未眠,温总理整夜指挥在一线;一批批人民子弟兵、公安特警和从各地抽调的医护人员以最快速度排除万难赶赴灾区,一批批抢修道路、电力、通信工程的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一批批急需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可歌可泣的感人画卷正在书写.
材料二: 面对这场地震灾害,国民同心,党民同心,军民同心,不畏艰难,并肩战斗,共同承担,携手相助.凝聚成空前巨大的民族力量,展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大精神.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种伟大的精神是什么?
民族精神
2) 请回答它的内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3) 为什么要有这种精神?
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 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5) 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我们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与全国人民一道去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3、材料: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县映秀镇察看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时说:“乡亲们,这场灾害确实太大,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1)阅读材料二后回答我们一定能能够战胜这场灾害吗?为什么?
能!因为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和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等.
3)这则材料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①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在新时期,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的社会,是人人互相关爱的社会.我们要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⑤要建立并完善灾难预警机制,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3)请你为我国预防突发性自然灾害,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①国家要建立和健全灾害预警机制.
②要制定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
③做好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物质储备,如食品、衣物、帐蓬、发电机等.
④教育广大人民群众要有忧患意识,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等等.
4)自然灾害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如果灾害再次发生时,你打算怎么做?
①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到抗击自然灾害的行动中去,用实际行动与国家和灾区人民共度难关.
②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③坚决同破坏救灾工作、发灾害之财的不义行为作斗争
二、实践与探究
材料一:地震发生后,视察河南刚刚回京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连续几十个小时在一线指挥救灾;解放军官兵不怕牺牲,冒着余震抢救被困群众,在一个教学楼的废墟上,为防止发生再次坍塌,指挥员命令抢险人员马上撤出时,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地震降临的那一刻,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坠下的楼板,拼死护住孩子,至死仍保持着保护姿势……
材料二:抗震救灾义演现场,捐款箱前围满了人,演职员们都纷纷捐款;普通群众自发到当地的慈善机构捐款,幼儿园的孩子拿出了压岁钱,退休在家的老人拿出了养老钱;献血队伍排成长龙,人们说:“我们不能上前方参加救援,那就让我们献点血吧!”……
材料三:据抗震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称,来自各方面的救援队伍14日从四川地震灾区救出伤员18277人,使救出伤员的总数达到64725人,其中重伤员1620人.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也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中华民族具有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等.
2)阅读上述材料,请你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的评析.
答: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和回报.他们可以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生活费挤出一部分捐出来,只因为有更需要的人;他们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生命安全,无私奉献,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因为有他们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3)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
答: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场成才,报效祖国.
4)假如你是材料中被救的一名中学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答:①要学会感恩,把他人的救助之恩时刻铭记心中.
②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
③努力工作和学习,把自己投入到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作贡献.
5)看了上述材料,你想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请你对灾区人民说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略)
6)某班要宣传抗震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可采取故事会,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