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6/09 06:24:26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注:同比增长是指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产业增加值反映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材料二:2008年初,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6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调控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到2008年11月初,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经不太严重,宏观调控政策修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这一宏观调控政策。
材料三:2009年3月5日,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四百二十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 居民减轻税负约五千亿元;安排“三农”投入七千一百六十一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一千四百六十一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评论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1)分析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哲理。(10分)
(3)结合材料三,逐一分析上述民生指标的实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8分)
(4)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更好实现“安民”、“利民”。(10分)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增速较快,第四季度增速有所回落。(2分)三大产业增长较快,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快于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2分)
(2)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宏观调控始终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2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我国根据实际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  (3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3分)把握变化发展的实际(解放思想),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我国的宏观调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2分)
(3)促进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权,保证其收入和生活水平,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2分)减轻居民税负,有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扩大内需。(2分)减轻企业税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促进生产发展。(2分)加大科技投入,有利于经济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2分)社保和医改的投入,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分)(说明:正确回答出上述内容中的任意四个方面,本题给满分。其它围绕经济发展分析问题,言之有理有据的,可酌情给分)
(4)组织领导经济建设,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  (2分)经济调节,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分)市场监管,运用法律等手段,健全市场秩序,保障合法权益。(2分)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分)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2分)(说明:若只列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结合民生分析的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