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考试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2 22:06:09
老师你好 请帮我找一些关于 活版 等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的练习题及答案 还有复习资料 越多越好 尽量全一些 O(∩_∩)O谢谢
考试资料
解题思路: 你好,不知道你的版本和我们这儿的是否一样,如有出入,请留言,我们可以讨论。
解题过程:
《活版》复习资料和中考链接 复习资料:   一、 作家作品 《活版》选自《梦溪笔谈•技艺》,略有改动。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 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著有《梦溪笔谈》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含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科技史大师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二.字词注解 板印书籍:即用木板刻字印书。板印,雕版印书。板,通“版”。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之,指”板印书籍。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已后:以后。已,通“以”。典籍:重要的文献书籍。板本:板印的本子。 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称布衣。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钱唇:铜钱的边缘。印:印模。令坚:使坚硬。和(huò):混合。   冒:蒙、盖。范:框子。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所说的松脂、蜡等物。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样平。   止:通“只”。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具:准备好。更(gēng)互:交替,轮流。就:完成。   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意思是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奇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旋:随即,很快地。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文理:纹理,质地。兼:又。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就是上文所说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燔:烧。指用火烧过的黏土字印。   讫(qì):终了,完毕。殊不:一点也不。   为予群从(cóng):被我的弟侄辈。群,众,诸。从,次于最亲的亲属,例如堂兄弟为从兄弟,侄为从子,伯叔父为从父。单说”从”,指比自己小的。为,被 三.主要内容: 《活板》第二段内容:【具体说明活版印刷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顺序:【按照活板制作和使用的程序】 第二段四层的具体意思: 第一层(1):简介活板的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二层(2—4):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三层(5—9):说明活版印刷的功效和提高印刷效率的方法。 第四层(10):说明用胶泥刻字的原因忽然拆版的方法。 三.中考链接: 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②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③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④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⑦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⑧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⑩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活板》选自《 》,作者 ,字 。印刷术与 、 、 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蜡和纸灰( ) 更互( ) 3、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薄如钱唇(边缘) 每字为一印(字模) B、有奇字素无备者(生僻字)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C、更互用之(二铁板) 持就火炀之(靠近) D、又为活板(发明) 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4、翻译下列句子。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5、选出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其上 /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 / 冒之 B、则以 / 一铁范置 / 铁板上 C、用讫 / 再火令 / 药熔 6、这段文字中有哪些短语突出了“活板”的“活”这个主要特征?请摘出来,并且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板”的什么特征。 7、上文第⑤和第⑩句都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梦溪笔谈 沈括 存中 指南针 火药 造纸术 2、huò gēng 3、B 4、(1)用火烧使它坚硬 (2)每一个韵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5、A 6、(1)“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 (2)“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 (3)“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7、作比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复习资料及中考链接 一.重点词语 ①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畔通“叛”,背叛 ②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内城;郭:外城 委而去之 去: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 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今指水塘。 ③加点词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二.文章内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作者围绕本文的论述就是围绕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展开的,为了论述这个观点,文中选用了哪些事例? 答案:攻城和守城的事例。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答案:四个双重否定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力强调了地理条件的优越,本应守住。突出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有很强的说服力,强调了治国中“人和”的重要性。 5)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实行仁政) 所以作者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最终目的,是宣扬他实行仁政的治国思想,这样我们就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透彻了。 三.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故事 故事: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杼 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四.中考链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三个含有“至”和“寡”的成语。 (1)多助之至: 止于至善、至高无上、如获至宝。(2)失道者寡助:兵微将寡 、沉静寡言 、孤陋寡闻。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池非不深 巴山夜雨涨秋池 B.兵革非不坚利 兵不厌诈 C.然而不胜者 不以木为之者 D.攻亲戚之所畔夫环而攻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答:就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就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6.“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2008年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