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8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3 16:26:2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襜[chān]短衣。②燕兵,金兵。③夜娖[chuò]”,夜里握着。④胡 革录(LÙ) ,箭袋。⑤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小题1:请分析词的上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8分)

小题1: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小题2:对比手法,上片回忆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斗争的情形,下片感叹如今自己志不得伸的处境。今昔对照,深刻的概括了词人的悲剧遭遇。上片雄壮,气盖万夫;下片悲凉,心伤透骨。

(1)第一句“壮岁旌旗拥万夫”是说:我青年时代,举着旌旗,率领上万义军进行抗金斗争。“锦襜突骑渡江初”,写他带领精锐部队南渡归宋朝的情景。“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这两句写义军南下时沿途作战的情况。。“夜娖[chuò]”,夜里握着。“银胡录”,是箭袋。“汉箭”,指汉朝的弓箭,这里用来指南宋士兵使用的箭。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2) 上片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况。下片却是眼前情“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这一类建议,也就是所谓“平戎策”。)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对比强烈。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