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古诗词理解时常见问题的回答方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4 14:14:19
请老师具体讲解考试中古诗词理解时常见问题的回答方式(如描述意境,画面, 作者中心思想,诗句描写手法,一个词或句的精辟之处等).谢谢!
古诗词理解时常见问题的回答方式
解题思路: 下面从常见题型、特别强调、技巧小结三个方面予以了详细说明,并附有例题解析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以便你尽快熟悉和把握。
解题过程:
常见题型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项选择题为辅)
1.赏析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的分析与评论、鉴赏。
2.判断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明晰信息的理解或对隐含信息的发展、阐述、概括结论的正误及恰当与否。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2004年中考题第6题: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解析:这道题的考查包括诗歌的格律这道题主要的问题在B选项中对“千寻塔”的理解有误,“千寻塔”是一座塔名,不能理解成为“寻找高高的塔”。因而应选B。
这类选择题在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填空题
1.识记型填空题:主要用于默写诗文名句的上、下句,作家朝代、字号,作品体裁及出处。
2.筛选型填空题:主要用于能直接从诗词曲中找得到的、又不需要归纳概括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等。
3.理解型填空题:主要用于概括诗文要点等,即须经分析推导归纳作答。
例如河南省2004年中考题第22题: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 ,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
解析:这道题属于筛选型填空题,考生只要从诗中找得到的、包含某种信息的词、句并注意和他相近的短语的结构等就可以组织答案:早莺争树(莺争暖树)、草没马蹄。
又如湖北省黄冈市2004年中考题第7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这首诗前后的感情基调有很大的不同,恰好形成对比,因而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古诗鉴赏的知识来提炼总结回答: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要解答这一类题需要考生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并掌握丰富的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术语。
三、简答题
1.概括型简答题:就是概括诗词曲的要点、层意和提炼思想感情。
2.解说型简答题:就是结合语境,诠释词意,品析句意。
3.筛选型简答题:就是从诗词中截取不多不少的词、句作答。
4.开放题:主要特点在于答案无“标准”,重在言之成理且有见地。
例如湖南省常德市2004年中考题第3题: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这是一类理解主旨句的考查题,应该结合全诗的内容和历史背景来答,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对商女的埋怨责怪,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晚唐统治者,寄寓着诗人无限的忧愤和辛辣的讽刺。
特别强调
简答题中理解、品味、赏析题是中考中最常见的,也是最能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题目,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品味语言题:例如2004四年山东滨州市中考题第7题:《春夜喜雨》(原诗略)
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解析:本题中的“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回答。
描绘意境题,如:哈尔滨市2004年中考题第7题: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解析: 这一类题是品味诗歌的最常见的方式,也是鉴赏诗歌的入门题,应该多练习,应注意的是不能把它理解成是对诗句的翻译。
分析技法题:这一类题诗要求考生通过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来鉴赏诗歌。
如:河南省(试点地区)2004年中考题第21题: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诗略)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请你对此加以分析。
解析:这一类题要从分析所用的艺术手法入手,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自由鉴赏题:这一类题看似要求很宽泛,但也要从具体诗句、内容或技法入手来鉴赏,否则很容易落空,出现大而不当的答案。
如陕西省2004年中考题第4题:下面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诗略)
  解析: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技巧小结
总体说来,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体现“诗眼”的词,把握动词、修饰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哲理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附: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诗歌鉴赏是一门艺术,虽然对初中生要求并不高,但我们在鉴赏时积累并运用一些常见的术语,可以提高我们答题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因而考生在学习和复习中应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答题术语。如常见的:
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开门见山、寄寓 、寄托、衬托 、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 、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词藻华丽等 。
(4)风格类:沉郁顿挫 、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7)掌握在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的特点,如比喻、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借代、双关、互文等。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