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宋史》中对于那句“举毛诗及第” 感觉“因为……”讲不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6:01:34
《宋史》中对于那句“举毛诗及第” 感觉“因为……”讲不通.
《宋史》中对于那句“举毛诗及第” 感觉“因为……”讲不通.
我不知道是谁给你翻译的,但这句话里不应该有“因为”两个字.你的感觉非常好,这对于学习文言文很重要,因为要流畅地意译文言文,没有这种感觉是不行的.
要理解这句话,要知道的东西还不少.首先要知道所谓“毛诗”是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其次要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年代.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出于《宋史 卷三百〇一 列传第六十 赵贺传》,如果是的话,赵贺任临朐县主簿应该是淳化四年或五年,这一点是由当时的青州知州是寇准而知,寇准做青州知府只做了不到两年,是从淳化四年至五年,那他中进士就应该是在淳化三年(公元992年),那一年是宋太宗朝取士最多的一年,进士加诸科共取1317人.
最后要知道的就是一点儿宋朝的科举制度.为什么上边要花很多功夫来考证这人在什么时候被录取的呢?因为宋朝科举制度一开始是延袭了唐代科举的制度和内容,后来才慢慢有所变化,特别是在内容上有了很大变化,不知道是哪一个年代,不太容易说明白问题.宋太宗时,科举考试内容相比于唐朝变化不是很大,分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明经科由唐代明经科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礼记》 、《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 、 《尚书》 、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所以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赵贺考的一定是明经科,内容则是《毛诗》(其他的内容文中没有,我们也就不知道),考中了,得到了一等(“进士及第”)的好成绩.知道了这些,这句话完整的意思也就出来了:
(淳化三年)在科举考试中考《毛诗》得了第一等,(考中了进士).
说了这么多,请多加些分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