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社会科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6/16 04:54:46
临近中考,平时答题不太细,希望能提供一些答题模式(如:出现评析题,回答对或错,从权利义务、法律等方面回答)
社会科目
解题思路: 谢谢你的提问
解题过程:
中考历史各类题型分析及解答技巧
中考历史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列举题、分析说明题、材料解析题和探究题。要想答好中考题,首先必须明确如何审题,其次掌握如何答题。答题规范才能“脱贫”,审题细致方能“致富”。
1、选择题
历史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题目灵活性大、客观性强,极少有评分误差和比较全面的考查功能,它能有效地考查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是标准化考试的优良题型。因此选择题是历史考试必备的题型之一。
中考中历史选择题频繁出现在试卷上的是肯定型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复合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图表型选择题等。现在,我们对其中中考中常见的选择题型进行分析和指导。
【题型一】肯定型选择题:它的突出特点是:1、陈述式语句用“是”、“在”等字;2、表述不完整,将历史概念的前半句作为题干,而后半句作选项,这种题目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历史时间、人物、事件、历史地理等。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这一学科必须真实地反映史实,特别是重要史实,这就离不开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考查中学历史基础知识也必定离不开对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的考查。
【例题】1、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国际联盟
2、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A.北京人 B.丁村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3、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领导者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5、世界历史上最早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C中国革命D二月革命
【题型二】复合型(组合型、排列型):复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组合型是把同类、相异的历史史实或认识按照一定要求组合排序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考生的理解辨析、归纳能力。
【例题】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受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实践有( )
①宪章运动 ②巴黎公社 ③十月革命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个和约的受益国有( )
①德国 ②英国 ③法国 ④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排序型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有“历史发展顺序”、“先后顺序”或“时间先后”等词语,其选项是由顺序不一致的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的时间或因果关系的考察 。
【例题】1、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②秦汉时期③夏商西周时期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⑤春秋战国时期⑥明清时期⑦辽宋夏金元时期
A.③②⑤①④⑦⑥ B.③⑤①④②⑦⑥
C.③⑤②④①⑦⑥ D.③⑤②①④⑦⑥
2、下列有关西藏历史发展史实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清朝设驻藏大臣②文成公主入藏③西藏和平解放④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3、下列各项,按使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力-电力-蒸汽B火车-汽车-航天飞机C石油-原子能-煤炭D电灯-电脑-电话
4、一本书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的史实。这些史实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B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C宋元时期 隋唐时期 夏商周时期 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题型三】逆向型(否定型):中考历史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应该说几乎年年都有。逆向选择题的题源很多,因为许多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通常这类考题为了提醒考生,一般在“不同”、“不正确”、“不准确”、“错误”等关键字词下打了着重号。
这类选择题答题的关键在审题,千万不能将逆向看作是正向,否则错误率是相当高的;同时它着重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
【例题】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展开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伏尔泰等人的启蒙思想——法国大革命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C.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
D.美国霸权政策——匈牙利改革
【题型四】材料型(阅读式)“考历史史料的选择题。材料阅读型的选择题一般考查考生对历史史料、历史文献以及有关历史文物与遗址的文字报道,和有关历史趣味的名言、谚语、史诗掌握了解的程度。这类选择题首先是解决阅读问题,读懂了、意会了,从材料中获取解题的信息。
【例题】1、“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一位西方记者对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出色表现做出的评价(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这一历史现象曾经发生在( )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东地区D台湾地区
【题型五】因果型选择题。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一般要靠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熟悉程度来定。所以注重平时掌握好历史史实,把握历史主体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和认识,就很容易解答了。
【例题】1、造成图中1913——195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原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
③中东战争 ④世界经济大危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促使图中1950年--1970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冷战”的结束 D.欧盟的建立
3、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完全控制了议会 B.君主同议会矛盾尖锐
C.殖民压迫激发了民族主义兴起 D.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阻碍
【题型六】识图型选择题 对历史的研究除了文字史料外,文物图片和表格数据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所以近几年以文物图片和表格数据入题的选择题比比皆是。做这类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图片和表格数据,之后联系相应的史实进行判断,再做出选择。
【例题】1、在右图所示战役中,刘伯承号召大家:“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次战役是( )
A.转战陕北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右图的残垣断壁是列强摧残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右图历史情景发生在



A辽沈战役中B淮海战役中C平津战役中D渡江战役中
【题型六】比较型选择题。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例题】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有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关 B.都产生在西亚
C.都对本地区的统一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2、列举题(简答题)
列举题最早是从简答题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更注重于基础知识、概括归纳能力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其功能在于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忆、归类和比较的能力。列举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注意对基础的综合运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时间或空间等关键词语的限制,找准回答问题的落脚点。另外注意不写错别字。
【例题】依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首创私人讲学,广收门徒,打破“学在官府”的中国古代大教育家——
(2)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3)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进世界开始连成整体的事件——
(4)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
(5)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科学著作——
(6)曾在太原生活过,有“太原公子”之称的唐朝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的宋代史学家是___________。
(8)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是____________。
(9)提出三民主义,创立中华民国的是_________。
(10)在万隆举行的亚洲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________。
(11)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_______。
(1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3、材料解析题
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材料解析题这种题型是通过一则或数则材料,将学生带进一个预先设置的新情景,在新情景下解决新问题。能较全面地考查考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如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辨别等辩证;思维能力和学科知识迁移能力等。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读懂材料是前提。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读完整,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任何部分,如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
(2)审清题意是关键。首先,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语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对号入座。其次,找到材料、问题与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联系点。
(3)组织答案是落脚点。组织答案要注意根据问题后面的分值去判断答几点可以得满分,序号段落标注;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语言简明扼要。
【例题】1、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谷腾堡等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使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火药是我国炼丹蒙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允许引用或摘录原句)。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1分)
(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1分)
(3)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1分)
(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1分)
(5)从材料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1分)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1分)
答案:(1)指南针1分
(2)亚洲、欧洲、美洲1分
(3)4个世纪1分
(4)战争或暴力1分
(5)①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 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1分
(6)造纸术、印刷术 1分
2、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分)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2分)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1分)(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1分)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4分)
答案:(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答人治的加强也给分。(2分)是中国一步步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1分)
(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2分)动乱和灾难(1分)
(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法制建设。(2分)
(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或从专制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分)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有序、稳定)的重要保证。(2分)
4、分析说明题
此题型是传统的大型主观性试题。特点是知识容量大,并有很大的空间供分析问题能力的发挥。所以分析说明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分析说明题的解答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题。在审题中要注意时空范围、关键词、要求等,还要审每小问后面的分数,比如是3分,如考生已知道了二点,那么很可能还有第三点。
其次,根据审题的结果,也就是题目的要求,从头脑中,从书本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并不是要求写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写出几点,每点用几个字概述,点明即可。
第四步是正式答卷。
第五步是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审题是否正确?(即答案是否合题意)有无错漏之处?有无错别字等。
【例题】材料一:唐太宗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1)结合所学知识同答:唐太宗时期的哪两条措施体现了材料一的观点?(2分)
(2)请描述“贞观之治”的景象。(1分)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哪几项重大决策?(3分)
(4)试从“衣、食、住、行、用”中选择两个方面,比较改革开放后的变化。(4分)
(5)从“贞观之治”和“改革开放”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①轻摇薄赋 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 2分
(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1分
(3)①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溅射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或重视科技作用,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863”计划;加大教育投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⑥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3分
(4)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服少、样式旧、色彩单一
衣物丰富、款式新颖、色彩多样

失误匮乏、营养不良
食品丰富、讲究营养搭配

住房简陋、面积狭小
宽敞舒适、结构合理

出行艰难、工具以自行车为主
交通发达、汽车进入家庭

电器很少、手表、收音机为高档消费品
电器广泛、更新频繁
(5)执政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实行惠民政策,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生产发展、社会进步。2分
5、探究题
探究类试题往往通过提供历史材料或创设历史情景,引导学生从试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探究类试题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反映了当今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要求,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探究类试题在不同试卷中有不同的名称,如“分析探究题”、“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题”、“历史探究”、“以史为鉴,学科实践”、“实践应用题”、“学以致用”、“读史有感题”等。
探究性试题侧重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对试卷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探究与发现,形成自己认识。要解答好探究性试题,除了必须系统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外,还必须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掌握娴熟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审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明确探究的主题,所有的设问都是围绕这个主题,避免答题的时候偏离主题。其次,要审明题目的要求注意(简述、举例说明、评价、影响、作用、意义、认识、看法)等的用词,另外注意审时空范围、关键词等
第二步: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
探究性试题的题目及其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以课本知识为依据。事实证明,那些脱离课本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高谈阔论等均为应考之大忌。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题材也往往在书外,但答案基本上能在书中找到,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多种方法,灵活地领会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课本的整体结构,再通过平时长期精选练习的训练,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第三步:组织答案注意看分答点,序号化和段落化。
【例题】从人类文明的出现到15世纪,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从未中断过。从16世纪前后到20世纪初,世界各地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竞争的局面。然而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问题以及人类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使人类和平与发展道路充满了挑战。
(1)简述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史实。(3分)
(2)举出3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事例。(3分)并任选其中一例简述其意义。(2分)
(3)谈谈你对历史上的征服(战争)和反侵略斗争的认识(4分)
(4)面对和平与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问题,你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如何做?(3分)
答案:(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首先征服(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扩张。(1分)经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1分)布匿战争的胜利,使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或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1分)
(2)事例: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1分)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分)。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着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2分)
(3)历史上的征服战争一方面充满暴力,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2分)反侵略斗争维护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是正义的(2分)(4)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矛盾可能引起冲突或战争,战争会带来更大的灾难;人类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平等对话、协商,采取有利各方的办法解决问题;落后国家(地区或民族)应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先进的国家(地区或满族)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支持落后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发展;各国人民应该从“善”的愿望出发,加强相互团结与协作,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3分)要求:学生能够答出上述中的第2点和第5点以及其它任何一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相符即可)。否则酌情给分。
上述仅是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方法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后盾。所以,要真正做到正确答题,提高得分率,还必须从基础知识入手,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历史观。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面对不同类型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全面作答。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