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3 23:48:41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理论主要由以下五个假说组成:\x0d1 习得---学得区别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x0d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是他对“习得”和 “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在习得者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x0d2 监控假说 ( The Monitor Hypothesis)\x0d监控假说与习得---学得区别假说密切相关,它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个假设,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作用各不相同.语言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言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而语言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但是,它能否发挥作用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即语言使用者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语法规则;2)注意语言形式,即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所用语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言的正确性;3)知道规则,即语言使用者必须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知识.\x0d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因为作者有足够的时间推敲字句,斟酌语法.\x0d3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x0d输入假说也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专著论述他的这个假说.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 i + 1 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x0d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x0d1)可理解性 (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 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x0d2)既有趣又有关 (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x0d3)非语法程序安排 (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x0d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地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x0d4 情感过滤假说 (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要受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是:1)动力.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性格.自信,性格外向,乐于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情感状态.主要指焦虑和放松.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多的输入.\x0d5 自然顺序假说 (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这个假说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例如,一些实验表明,在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 ’ s 等.克拉申认为,自然顺序假说并不要求人们按这种顺序来制定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