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成语故事100字,并写出讲了什么道理,要演讲的,尽量不要别人讲过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15:25:52
--成语故事100字,并写出讲了什么道理,要演讲的,尽量不要别人讲过的!
3-4个就可以了,------
--成语故事100字,并写出讲了什么道理,要演讲的,尽量不要别人讲过的!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
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
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
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讲的道理是,看人不要一成不变,不要把人看死,要看到别人的进步.
-------------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道理:由此我联想到,当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的时候,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能任其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那就真的“不可救药”了.
-----------------
不自量力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刻出兵迎战.最后,息国兵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不自量力”就是不衡量自己的实力而轻举妄动.息国正是犯了这个错误而遭失败.道理: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做到知己知彼,量力而行.如果明明自己的实力不够,而硬要去做的话,就好比“以卵击石”、“蚍蜉撼树”,肯定是要失败的.(这个不错吧,还多引出俩成语,HOHO)
------------------------
从善如流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这个是讲我们要注意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我们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广泛征求别人的意见,选择其中正确的意见去接受,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获得成功的几率.
----------------------
同心同德
商纣王宠信妲己,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谁要敢反对他,就会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决定讨伐他,在盟津会师各路诸侯,举行了誓师大会.武王说:“将士们,请听我说!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时间不够用.凶恶的人行起恶来,也怕时间不够用.现在商纣王荒淫无道,把大臣当成贼人,把朋友当成仇敌.说自己代表天,作恶多端却无所畏惧.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让自己远离他.从前夏桀很强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汤来将他流放.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会看见百姓的心愿、一定会听到百姓的声音.请让我们为老百姓讨伐他,请让我们把成汤的事业发扬光大.”
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牧野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人心齐,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是有可能战胜比我们强大的敌人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