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有关宽容的议论文(6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22:46:43
有关宽容的议论文(600字)
有关宽容的议论文(600字)
(1)论宽容
  有句话说:“谨慎使你免于灾害,宽容使你免于纠纷.”我们待人理应如此,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伸出援手,那你的生活将毫无意义!
  就像郭老师说的:“你方便了别人,别人才会方便你.”现在,有的人都在无偿献血,拯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如果有一天,你也需要血,那医院就会从互联网上查询你,如果你有献过血,那即使再困难,医院也会尽心竭力地去拯救你.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这句话也告诉你要怀有一颗宽容的心这个道理.反之,如果世上的每个人都不会宽容,只会斤斤计较,那整个世界可能终日血雨腥风,暗无天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我们应该用礼貌去待人.若无宽恕,生命将永远被永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控制.我们只有善于团结,才会得到友善的回报!
  一个班级体,理应是全班同学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可是,却恰恰相反,不但不能团结一致,还分门别类,总是抓住别人的小辫子,只因为他某件事情的过失,就来判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是万万要不得的.我们应该怀有一个宽广的心胸,去原谅朋友,原谅生活中的人!
  朋友们,让我们也学会宽容,学会宽容这世上的每一个事物.宽容就像一股清泉,浇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仇恨.
  (2)论宽容
  一个善于拆字的朋友从“宽容”的字型中探出了新的内涵,他认为这两个字都是宝盖头,可见宽容是人世间的宝贝.“宽”下面,是“二十”(或“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至少可以包容二十种象杂草一样的看法.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呢?“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剥夺你说话的权利.我非常赞赏他这种高论,“宽容”这两个中国汉字中确实包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宽容”英译为tolerate(allow the existence or occurrence of without authorive interference).
  孔子主张“仁”,从修养而言,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他在《论语·阳货》中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提倡以温厚的君子人格来规范主体的修养,进而调节人际关系,实现个人理想.从人我关系来说,“忠恕”是为仁之道,是实现“仁”的重要方法.他在《论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自己有某种要求需要满足,推想他人先给予他满足,这就是“忠”.孔子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即我不想别人这样对待我,我也不这样对待他人,这就是所谓“恕”.“忠”和“恕”的本质其实就是宽容和忍让.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离娄上》)意思即是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问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问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问,好好检查自己.孟子认为一切社会弊端都是由人们的“求利”和“多欲”而造成的.因此,必须“反求诸己”,只有“反身而诚”才会“乐莫大焉”.“反身而诚”是一种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与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是一致的,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提高在于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强调严于律己而宽容待人.
  道家认为修行首先要修德,修行者如不讲德,即便是在其它方面修的再好,也不能得道.而知足、寡欲、清静、宽容则是修行者修德的主要内容.《道德经》曰:“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德是唯道是从的,德与不德,唯一的标准在于是否合道.老子又说:“上德若谷.”就是指有道德的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其心量就如同空谷一般可以涵爱、包容一切.接着又进一步指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而我们做人也是这样,你只有谦虚、容忍、仁爱、不争方可显“德”,而唯有“德”方可取胜,这正如老子所说:“圣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的卷帙浩繁的道藏中,有关“宽容”内容的论述可以说不胜枚举.如庄子曰:“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悬解.”又说:“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庄子·人世间》)《云笈七签》说:“与时争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文昌帝君阴骘文》言:“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众所周知,道家以崇“阴”著称,而“阴”不但代表清静、柔弱、不争,同时也象征母性的慈善和关爱,而更象征着大地的负载与包容,引申于人的思想修养则是慈爱、宽容.
  佛家道德观的基础是利他,从利他主义出发,主张怨亲平等,无分亲疏,利乐一切众生,救济一切众生.《观无量寿经》上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佛教以慈悲为本,所谓慈悲,即怜爱、怜悯、同情等意思.《大智度论》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慈心是希望帮助他人获得快乐,悲心是希望帮助别人解除痛苦.要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就应该把他人的快乐视同自己的快乐;要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就应该把别人的痛苦视同自己的痛苦.除此之外,还强调平等博爱,把动物和一切有意识的个体生命也纳入关爱的范围,《入楞伽经》说:“我观众生轮回六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迭为父母兄弟姐妹,若男若女,中表内外,六亲眷属.”《楞伽经》说:“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悲.”《梵网经》进一步指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佛陀从劝人不杀生入手,使人产生敬畏之心、悲悯之心,利乐一切众生,这就是佛教提倡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无论哪宗哪派都崇尚“空”字,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其性本空的,宜放下一切执着.所以作为一个修行者,只有忍耐和宽容,顺应自然,才能提高自己的修炼层次.宽容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能以宽容和慈爱之心对待一切人和事,做个喜悦的人.
  《古兰经》将宽容之美德同虔诚和记念安拉等美德联系在一起,强调穆斯林本身就需要安拉宽恕他们的罪过和错误,因而没有理由不宽恕他人,穆斯林必须多多体谅别人的困难而宽容他们才能得到安拉的宽容.穆圣曾多次指出:一个人的力量不在于他能在战斗中击败其对手,而在于能控制自己.“能抑制自己愤怒的人才是强者.”有一次他问周围的人:“是什么能使你们拥有天堂里高墙圈住的宫殿?是什么使你们得到主的养育?”他们都说不知道.于是穆圣说:“是宽容待人并在易愤怒的场合下控制自己;是以德报怨的品质.”穆圣的确是身体力行他所言的,甚至对伤害他的人也表示宽容.《古兰》说:安拉只按人的能力责成.因此,说提倡宽容对人的要求太高了是不正确的.信士应当尽力控制愤怒,防止它发展成狂怒,以致招来不幸.伊斯兰还认为:为安拉而愤怒和自己而愤怒是有区别的.穆斯林如果发现有人不服从或者反对安拉的教导,并因此而愤怒是可取的,因为这表明了他的虔诚.但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特别是为了小小的伤害而发怒则是不可取的.当然,伊斯兰不是说对任何伤害和挑衅都应无动于衷,它只强调要抑制愤怒,多多宽容.有人问穆圣“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人?”穆圣答道:“是说话诚实的人,内心纯真虔敬的人.这些人远避罪恶、霸道、妒忌和嫉恨.”他还告诫穆斯林:“不要离群,不要争执,不要相互仇视和嫉恨.”他说:“你们——安拉的仆人,应成为情同手足的兄弟.”(《古兰》59:10)《古兰》要求穆斯林不计较和宽容他人的过失.因此,对他人的道歉拒不接受的人是违背主训的.穆圣说:“拒不接受道歉的人,其罪如同用不正当的手段夺走他人的财产!”他认为,不肯帮人和这种不愿宽恕他人过失的人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人.(古兰)24:22)
  《圣经》中论到“爱仇敌”时,主耶稣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打”.(马太福音5∶39)基督教提倡逆来顺受,耶稣认为爱仇敌之前要先认定他是仇敌,然后才爱.对仇敌的爱,怎么爱法?对弟兄的爱,怎么爱法? 这是两种不同的爱.对仇敌的爱不是包容他与他妥协,而是盼望他悔改,如果彻底悔改了,仇人就变成了朋友;对弟兄的爱则是关怀、体贴和忍让,学会吃亏包涵别人.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人不会无故地犯错,大都由于无知,或者是处于感情冲动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这样就会出现过失.著名哲学家萨特说:“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该在平日里以宽待人.”波普也说过:“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所以,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美国的林肯竞选总统成功之后,准备启用一名曾迫害过自己的政客而遭到同僚们的一致反对,然而林肯对他的部下这样解释说:“把敌人变为己人有什么不好呢?我这样做的结果是:既可消灭一个敌人,而又会多得到一个朋友……”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将敌人变成朋友,这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由于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总统.
  在我国历史上,韩信是一个宽容的楷模.司马迁曾专门为他作传,书中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史记·淮阴侯列传》》话说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韩信后来助刘邦奠定汉业,被封为淮阴侯.汉王五年正月,改封齐王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难能可贵的是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把那位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为楚中尉的武官.并且对他部下的各位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如果韩信真那么胆小怯懦,实在也没啥好学的.可是他却这样做却不是懦弱,正如孔子给弟子们解释真正的勇气时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论语》)韩信忍“胯下之辱”,后来有机会报复对方时反而称赞对方“此壮士也”,韩信正是因为“自反而不缩”才甘心忍“胯下之辱”的,他顺时度势能屈能伸,非但不是胆怯,而是一种“大勇”.正所谓“大勇无方”,真正的勇气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将军额前跑过马,宰相腹里可撑船”,韩信宽容待人,能忍难忍之事,表现出千古名将的风范,这也是一切成大事业者所具有的共同的品质.
  “有容乃大,厚德载物”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先哲们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有关宽容的至理名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处世让一分为高,待人宽一分是富”、“欺人是祸饶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忍百忍者,百福之源”、“怒不变容,喜不失节”、“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小不忍则乱大谋”、“含容终有益,任意易生灾”、“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只有抱着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才能使这个世界少一分仇恨,而多一分祥和.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从容,轻松,潇洒,人性也得以升华.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里,要活得潇洒,就必须学会宽容.宽容,将使你活得更加轻松、更加有意义.拥有宽容,能使你拥有别人所不能拥的东西.当宽容成为一种品性时,生活算是过到了极致.宠辱不惊,静观花开花落去,坐看云卷云舒.这种境界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长期修炼的结果.《了凡四训》是一部专门启发人如何修行的书,是我们思想行为的指南,务必仔细研读.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不愉快的事.这往往是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一旦发生后,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使误会越陷越深,结果两败俱伤,甚至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宽容就现得难能可贵了.宽容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博爱、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风采,宽容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气质.试想一想,还有人你还没有宽容的?倘使觉得还有什么宽容不了的,那么是否说明你的人生境界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呢?宽容他人,你就是仁者,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人格魅力.
  你看吧,两篇拼拼凑凑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