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变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20:51:38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变迁
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变迁
隋唐五代印刷
隋唐五代历三百七十九年(公元581-960),是雕版印刷的早期阶段.从出土文物和文献记载来看,唐代的雕版印刷品主要是一些读物、日常和宗教用品,如佛经、佛像、历书、语言文字工具书以及票据等.除了纯文字的读物外,还有图文并茂的插图本.这些印刷品在当时的社会有很大需求量.
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代十国(10世纪)印刷,出现了新的突破.由政府刊刻的儒家《九经》是印刷业的一个创举.因为印刷的范围从此大大拓宽,更进一步被用于刊印圣贤之书.雕版印刷的普及,更为两宋的印刷黄金时代奠下了基础.
宋元印刷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元朝时王祯完善活字印刷,制造了转轮贮字盘,加快了捡字速度.除了有单色印刷外,更有复色印刷,在印刷品装订与装帧方面也有新的突破.
宋朝印刷品内容扩及儒、释、道及诸子百家所有领域,举凡文史、哲学、地理、诗文、小说、戏剧、星象及音乐之类的刊本,应有尽有.特别是出版了更多的科技和医学著作.除了书籍和版画的印刷以外、还有纸币的印刷和发行.
宋元以来出版中心散及全国四面八方,印刷用纸质量和品种超过以往历代,形成官刻、坊刻及私刻的印刷网络.由于印刷术的普及和进步,使这一时期的印刷品趋于完美,成为后世典范,为明清两代的发展奠下了基础.
辽代印刷(公元907-1125年)
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于公元十世纪达到鼎 盛.他们重视佛教,大量吸收中原文化,除大 量印刷佛经外,也印刷儒家经典、各类史书、 诗集及各种工具书.
辽代印刷业最发达的是燕京(北京)、范阳 (涿洲)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在当时的燕 京,已有多间民间作坊,说明当时北京的印刷 已经十分兴盛.辽代的大型印刷品为《契丹藏》 (《辽藏》)卷轴装,约五千余卷.
在山西应县木塔中,还发现几件印刷敷彩 佛画,为印刷黑白底纹后,再用手工涂彩而成.
金代印刷(公元1115-1234年)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金世祖完颜旻称帝,正式成立大金国,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天会四年占领开封,形成南宋和金朝长期对峙的局面,并且设北京为中都,成为当时的政冶中心.
金代对印刷十分重视,设国子监,主管书籍的印刷.据载,金国子监所印的书有六经、《十七史》等书三十余种.
金民间印刷业,遍及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广泛地区,尤以平阳一带最为兴盛.
平阳(今山西临汾)及其附近分布了较多的印刷作坊,数量及质量可与建阳相比.黑水城出土的《四美人图》即来自平阳著名印刷作坊姬家.平阳民间印刷的《金藏》,工程巨大,历三十多年才刻印完成,现存约四千多卷.这证明当时平阳一带集中了一批精良的刻版工匠.
《大藏经》
女真族与汉族、契丹族一样信奉佛教,各地寺院藏有印本佛经图,有的寺院自行筹资印经.最著名的是公元1148至1173年在河东天宁寺(今山西运城西南)所刻印的金版《大藏经》,收佛典6900余卷,作卷轴装.公元1933年此金版藏经于山西赵城广胜寺被发现,又称《赵城藏》.
西夏印刷(公元1032-1227年)
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西夏,居今宁夏一带.他们信奉佛教,除使用自己的文字外,也使用汉字.
西夏建国以后,开始刻印书藉,而且印量很大.政府机构中,设有纸工院和刻印司等,可见西夏政府很重视印刷.
西夏印刷品中佛经数量最大,非宗教著作中有字书、儒家典藉、历史书、政治书、兵书和历书等,有西夏文,也有汉文.既有木刻本,还有十二至十三世纪的木活字本和泥活字本,如1991年宁夏发现的西夏文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1989年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泥活字本《维摩诘所说经》.
明清印刷
明清两代的印刷,不但在数量、题材及产地分布上超过前代,而且印刷品的艺术性也非前代可比,在技术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明清期间的木雕版印刷技术更趋成熟,插图本着作骤增,由于多色套印的发展,使整幅美术作品能用印刷形式表现出来.历史上的泥活字和金属活字得到全面复兴,出现了用木活字和铜活字大规模印刷的高潮.
明清时形成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方形标准印刷字体,是印刷术进步的标志.书籍装订方面,包背装和线装成为主流.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像明清时那样出版题材广泛的通俗读物,尢其是插图本戏曲、小说、画册.此外,经史子集、释道、科学技术、地方志、谱牒、丛书、类书、西洋著作及各种用少数民族文字
编成的作品,甚至天主教读物,都无所不包地出版.
附:
西式印刷东渐
清代末年,西方印刷技术和设备输入中国,遂渐取代雕版技艺.一些图像著作都改用石印.但木刻雕版的技艺依然延续到现在.
从一些清代宫廷刻印的版画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印刷技艺已受到西方技法和内容的影响.
印刷术在西方
十五世纪后期及十六世纪早期,印刷术的传播对西方的思想和社会都有深刻的影响.它激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而这两个运动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印刷术的发展.西方学者曾指出,"西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几乎每一项成就、都以不同的方式与印刷术的引进和发展有联系."首先,印刷术能使书籍广泛发行,这意味教会对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从而为发展新学问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民族文学的发展,从而促进民族主义兴起.由于当时的书籍多以不同的欧洲民族语言出版,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语法、结构、拼法和发音等可透过印刷品得以固定,这不单促进通俗文学的发展,还促使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确认.
宗教改革与印刷
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与宗教改革有密切的联系.1517年马丁.路德发出宗教改革声明之前,一定数量的通俗版圣经己经出版.宗教改革其中一个导火线是要反抗教会滥用职权,特别是出卖"赎罪卷"以获利.另一方面,印刷术也使宗教改革的思想能以小册子和传单等印刷形式而广泛流行. 所以,欧洲宗教改革者
马丁.路德在提到印刷时认为"它是上帝无上而终极的恩典,使福音得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