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三豕涉河问题:古代史书记事是应该很严肃的,多记军政大事.“晋师三豕涉河”的记载明显不合情理,文中的子夏和那个读历史的卫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1 14:38:40
三豕涉河问题:古代史书记事是应该很严肃的,多记军政大事.“晋师三豕涉河”的记载明显不合情理,文中的子夏和那个读历史的卫国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
要准确的啊!
三豕涉河问题:古代史书记事是应该很严肃的,多记军政大事.“晋师三豕涉河”的记载明显不合情理,文中的子夏和那个读历史的卫国
有两种版本及分析见下:
《吕氏春秋·慎行论》记载:
“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
子夏(即卜商,孔子的学生)到晋国去,
经过魏国,听见有人在读历史,说是“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了,说道:“不对,怎么晋国军队有三只猪渡河呢?恐怕不是什么‘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子夏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
而《孔子家语·卷九》的记载则是:
卜商卫人,无以尚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孔子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焉.
也就是说,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则是读史的卫国人去核实的,而非子夏.
请仔细体会其中的微妙差别,它反映了作者对子夏治学态度的评价.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依韩非子所记,儒家大宗有颜氏之儒,子思之儒,孟氏之儒,孙氏之儒,仲弓之儒,乐正氏之儒.
孔子家语中七十二弟子的排名把子贡提前了,显然是孟氏之儒.而子贡和子夏子路等人不是很对盘.见下(我就不翻译了,累死我了):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孔门弟子为孔子服丧三年的时候,"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然后归.子贡返,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孔子,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并要求曾子同意.而曾子坚决反对.他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
而对吕氏春秋来说,只要美化先贤就行了.
如果你认同吕览,子夏治学严谨,卫国人不求甚解;
如果你认同家语,子夏自负聪明,望文生义;卫国人勤学好问,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