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7 12:10:49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发表于《学校管理参考资料》2002年6期 阅读328次
  心理因素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很早就为人类所知道,但把心理教育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却是近代才有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兴未艾,各地的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但众多的实验研究却缺乏理论指导,难以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体系和稳定的模式.因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关系到这项工作的开展、深化、发展和完善.本文以此为目的,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索,以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一、构建“四结合”全方位、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重在教育.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置,大致有医学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和教育模式三大类.医学模式重在治疗和重建;咨询模式重在探讨心理问题及处置;教育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构建“四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于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特点.换言之,它能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统的、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更注重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具体如下:
  1、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量相结合
  心理测量主要是运用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测量理论和工具,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和要求,对学生行为确定一种数量化的价值,便于学生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其内容主要是学绩测试和人格测试.心理测量主要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它侧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出现的变化与改善.学校在进行心理测验时,首先要明确测验目的,有的放矢地选择测验项目;其次要注重测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保密性;最后还要进行科学分析,解释测验结果,提出有价值的教育建议.此外,学校还要根据测验结果反映出来的规律、特点和问题,高速和完善心理教育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其形式有个别咨询、集体咨询两种.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托,它应在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电视、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心理咨询还可以与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针对学生、家长特殊需要的心理咨询活动.但是,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补充.
  3、心理辅导与心理行为矫正相结合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一方面,通过个别辅导矫正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的问题行为,如恐惧、说谎、失眠、攻击行为等.另一方面,以活动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心理渗透的辅导,通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体育活动、审美活动等集体活动,以自我表现、陶治等方式,使学生自觉地、有意识的养成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良好行为.
  4、心理教育与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其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班主任管理工作经常处于单向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现代教育表明:缺乏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不能算优秀教师,作为一名塑造灵魂的工程师,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
  下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特点.
  1、目标. 该模式要实现的目标具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预防性.面对的是部分在学习上、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问题或问题刚出现苗头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能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第三层次,治疗性.及时矫正学生心理疾患,排队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作心理康复,
  2、内容. 该模式的内容具有实践性与针对性.中学阶段,学生心理常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
  ①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成绩不理想、升学受挫等等.
  ②人际关系问题.如交往恐惧、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良等.
  青春问题.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性幻想、自慰、与异性交往的恐惧等.
  ③自我意象问题.如自恋、自傲、闭锁等不良心理的出现.
  ④择业问题.如人生目标渺茫,对未来社会生活感到茫然,缺乏就业心理准备等.
  此外,还有来自家庭方面以及个人身体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中学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初一年级: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初二年级:人际关系心理教育;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受挫心理教育.
  初三年级:“学习心理”知识教育;应试辅导;挫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高一年级:高中学习心理适应教育;挫折心理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创造力的开发.
  高二年级:异性交往心理教育;情商教育;自我心理障碍的排除;挫折心理教育;学习心理知识教育.
  高三年级:“学习心理”知识教育;择业心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应试心理辅导;社会适应心理教育;就业心理准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
  3、原则.“四结合”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2)科学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先进的心理卫生知识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在心理咨询中,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对待并回答青少年提出的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做法.训练各种良好行为,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目标,规定过程,有观察、有对照和比较,并且要注重训练效果.
  (3)疏导性原则.教育者要循循善诱,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将他们沉郁在心中的种种不愉快的感受疏泄出来.如果教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生极易产生对抗情绪,压抑在心头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无法得到疏通,往往就以扭曲的方式渲泄出来.这样的结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
  (4)差异性原则.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如:进行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讲的知识内容,所举的教育实例都应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及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应进行分类指导.如:单亲家庭的子女或有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活动.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健康地成长.
  (6)预防性和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应重在预防,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治疗的效果再好,也只是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还在于防患干未然,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
  当然,我们不能把预防误解为阻止问题的发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很难预料和阻止.关键是我们能够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我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所以说预防与发展实际上是同步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实施途径. 根据上述模式的要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途径.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课程的特色是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为生理心理卫生.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特点,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
  ②开展团体咨询活动.出现同类心理疑问的小组成员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由议沦,利用团体的相互影响,启发.引导和帮助,形成团体的共识,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和理解,进而改进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③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登山、演讲,交友联谊会等等.
  ④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面向个体学生的心理咨询途径
  首先,学校要宣传心理咨询的意义,改变心理咨询意味着存在心理疾病的不正确认识,鼓励需要咨询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
  其次,设置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热线电话,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
  (3)潜在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①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实施心理教育,我们还可利用学校的隐性课程一一校园文化,把这无声的教育与有声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心理文化建设,如设立心理教育专题板报,成立心理教育校刊,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开展“心理专题”手抄报等做法,可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起渗透性、暗示性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心理教育意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教育.
  ②成立家长学校,形成心理教育网络.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不仅来自于学校,也来自于家庭.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康的心理,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亲子关系都会直接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延伸到家庭中去,建立采取“家长与学生同时接受教育”的策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意识.家长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务是:一是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二是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在这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三是向家长及时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心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