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事实不一定胜于雄辩的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1 00:41:55
求事实不一定胜于雄辩的例子
额,我参加辩论赛,支持事实不一定胜于雄辩.大家帮下忙找哈啊.
求事实不一定胜于雄辩的例子
禅宗有言:“以手指月,指并非月”,手指头只是指导我们看清月亮的手段,而非月亮本身.而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当然也不是事实本身.但在一个信息不畅、媒介有限的世界里,媒介就垄断性地决定了事实真相.
所以,“事实”,有时候不一定胜于雄辩,因为确确实实有“雄辩”者,垄断了事实真相,制造舆论,用雄辩击败过事实
尽管我们很不愿意,尽管我们很明白事实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希望凡事都能让事实来说话.
但是,我们不得不痛心地承认,在历史上,“事实不一定胜于雄辩的例子”实在太多,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这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确实“雄辩”没有用武之地……
(看似在承认对方的“事实胜于雄辩”,但,实际上,要记得提醒大家,只有“事实”被“众所周知”了,也就是必须满足很高的条件、要求,才能胜于雄辩)
如果您有兴趣,去《战国策》找找,遍地都是“雄辩胜事实”的历史案例,在那个时代,是类似苏秦张仪这样的雄辩家纵横的时代
帮人帮到底,我花时间去找了几个历史故事,也许你能用得上
第1个故事:同一个事实,雄辩者如何解读,决定了所谓的“真相”
秦国派樗里疾率领100辆马车去访问西周,西周君用100名士卒的盛大仪式出城欢迎,仪式隆重,非常重视和尊敬樗里疾.
楚王知道以后大为愤怒,严词责难周君不该这样重视秦国使者.
周臣游腾就对楚王解释说:
“以前晋的智伯要讨伐仇由时,先赠送由一口大钟,仇由为了能用大车运这口大钟,就特别修了一条宽广的道路.谁也没料到智伯却乘机由这条道路进兵攻击仇由,仇由终于因此而灭亡,这主要是因为仇由没有防备的缘故.齐桓公攻打蔡国时,表面上声称去攻打楚国,实际上却是讨伐蔡国.
如今秦国是一个虎狼之国,贪得无厌,凶猛无比,还有吞灭周朝的野心,秦国派樗里疾率领100辆战车到西周时,周君当然非常害怕,于是心里以当年的蔡国和仇由的事情作为警戒,在欢迎仪式上派手持长柄武器的士兵走在前面,派手持强弓的士兵走在后面,名义上是欢迎、保卫樗里疾,实际上是围住他.周君难道不爱他的国家吗?惟恐一旦被灭,对您楚国也不利,这是为了大王担忧啊.”
楚王这才高兴起来.
(不管西周君是欢迎樗里疾还是防备樗里疾,整个仪式是完全可以有多种解释的.
事实在于你如何去传播它,语言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对事实本身甚至会起到支配、调遣和改变的作用.)
第2个故事,大家熟悉的群英会
事实的真相是:周瑜要借刀杀人,除掉曹操的水军统帅,“雄辩”的方式很简单,一封假的书信.美周郎不发一言却能迷惑对手的才能,掩盖了事实的真相……
为什么“好人”利用“掩盖事实迷惑真相”的手段,人们就称其为“妙计”;而“雄辩”者采用同样手段,我们就不能接受呢?
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周瑜就是那个用“雄辩”战胜了“事实”,并且受到广泛称赞的人……
(不要认为,雄辩,就一定要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雄辩的目的,就是左右别人对某个“事实”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