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有关创新与传承的文章,名人名言,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6 18:48:23
有关创新与传承的文章,名人名言,成语~
有关创新与传承的文章,名人名言,成语~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我们中国目前从经济也好,从文化也好,都处在一个转折点上.1911年推翻满清王朝是一个起点,而现在,是到了一个转折点的时刻,还没到终点.为什么谈到这个问题呢,现在社会出现很多现象,经济是很繁荣,社会发展是很快,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每一个字的含金量都比过去大大的增加,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同时,大量反常的社会现象、人文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比如说,十几岁的小孩,为了上网,为了玩游戏,为了几十块钱,把家里的老人杀了;还有个父亲,为了能从学校要点赔偿,把自己的亲生小孩杀了;还有个是东北的一个人,把孩子压死了,逃跑时把孩子拖了两公里,类似这种很多反道德、反人伦的事情,层出不穷.社会霉点在不断地扩大、漫延.现在的GDP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相比,不知增长了多少倍,但是人们的道德水平比以前明显下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经济在增长,文明却在堕落,是因为中国缺文化、缺宗教吗?还是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薄弱了?还是中国人缺了什么?在我看来,是中国自1917年以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脐带”给剪断了.鉴于此等严重势态,我们提出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承续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为构建和谐社会、复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一、 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由于“十年动乱”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度被严重“妖魔化”,大部退出了自身的历史舞台.虽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了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走出了极左路线造成的误区,但是,因为改革开放主要限于经济领域,着眼于经济发展,又由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席卷中国,各种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对我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愈来愈大.他们中不少人视传统为腐朽,以全盘西化为价值取向,致使整个民族的素质急剧下降,而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现代价值取向己经给中国带来了人文及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任其发展必然产生无法回避的生存危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的熏陶感化,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俗等中国文化.优秀的中国文化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穷理于形而下,尽性于形而中,知命于形而上.穷理于形而下而生养万物,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尽性于形而中使人安身立命,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知命于形而上而厚德载物,生生不息.中国文化因而能化成天下,使天下文明.这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生动体现.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青少年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那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呢?我想就是坚持有破有立.我的思想基础是:(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因此,我们教育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 以经典诵读为先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千百年来尽管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千锤百炼,但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也正是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 ”的优秀品质.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要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从低年级的《论语》、《三字经》,到中年级的《千字文》、《唐诗》到高年级的《宋词》、《名人名言》.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途径.(二)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导向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各多更好的教材及图书,同时,也要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及传统氛围的营造.结合班级的特色,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传统美德的学习结合起来,有批评,有表扬,有反省,有鼓励,有悔悟,有希望,真正实现了传统美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美德文化的精华,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自主创新中深化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适应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注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品德修养教育,在社会与生活中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课中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音乐美术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青少年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及深化.其次,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传统美德的深入人心.再次,利用重大节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学雷峰纪念日的学生实践活动,“三八”妇女节母爱的教育、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此外,为了更好地实现“古为今用”的教育理念,注重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把传统美德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思想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开设家校课堂,指导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步向家长宣传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内容.首先,在传统美德教育的初期,采取孩子做、家长看、共同感受中华美德的方法.开展“三说三做”活动,“三说”即说三句话:“您好、您辛苦了、节日快乐”.“三做”就是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句话”.要求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写下活动的感受.同时,要求家长虽然不参加活动,但要写下看到孩子参与活动后的感受. 其次,在传统美德教育的中期,采取孩子做、家长同做的方式,共同实践中华美德.开展以“我和父母同做”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探讨.仅仅围绕“忠、孝、礼、诚、信”等内容,坚持明理、激情、导行的原则,使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明白为什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通过实践参与,让其知道怎样做才能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德.顺利推进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智、信、忠、孝、礼、义、廉、耻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更加生机勃勃、更加和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