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03:14:07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
我要的是诗,不是作文,好的我追加100分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六单元作文
夏衍简介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 30日生于浙江省杭县(今浙江杭州).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他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担任国民党驻日总支部常委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为培养电影事业的新生力量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82 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夏衍代表作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所著话剧剧本有《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剧春秋》、《方草天涯》等.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夏衍于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夏衍与《救亡日报》
1941年春节前夕,在桂林苦心经营了两年一个月又十五天、为宣传发动抗日救国作出卓越贡献的《救亡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救亡日报》——这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纸,从1937年8月4日在上海创刊开始,便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为促进全民族抗日救亡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当时,郭沫若兼任《救亡日报》社社长兼发行人,夏衍则出任总编辑.1937年11月22日,上海沦陷,《救亡日报》被迫撤离,于1938年转至广州复刊.当年10月底广州又陷入日军的三面围攻之中,于是《救亡日报》再度“流浪”.
通信联系已经中断,夏衍只好主张去桂林找李克农.11月8日晚,夏衍坐上了开往长沙的火车,第二天,他好不容易才通过一个个间接的朋友关系找到了郭沫若和周恩来.当时事情太不凑巧,正逢不堪回首的“长沙大火”,周恩来正在忙着安排“紧急疏散”,根本就腾不出时间来跟夏衍详谈《救亡日报》的事情,但周恩来却对他说:“你来得正好,马上回桂林和克农商量,自筹经费,尽快恢复《救亡日报》……”夏衍来到桂林与李克农商量后,在12月3日离开桂林赴香港筹款.第二天,郭沫若就来到了桂林.三天后,周恩来也专程从长沙来桂,向郭沫若指示《救亡日报》的办报方针.这时,夏衍筹款工作十分顺利.驻港的廖承志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即从海外华侨捐赠的抗日经费中,专拨给《救亡日报》1500港币.
1939年1月10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夏衍主持《救亡日报》作风严谨,一丝不苟.作为总编辑的夏衍,一直主笔撰写社论和时评,理直气壮地宣传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和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救亡日报》在抗日宣传中的影响不仅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注意,也引起了反动派的嫉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直接导致了《救亡日报》在桂林的劫难.1941年1月17日,蒋介石来了个先发制人,他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名议发布“命令”,宣布新四军“叛变”,取消新四军番号,还命令全国报纸都必须刊登颠倒是非的“中央社”电讯稿和“军委命令”,以掩盖事实真相.夏衍坚持拒绝刊登这则诬蔑“新四军叛变”的消息电稿.为了不伤情面,他将它安放于头版头条,然后与往日一样,不动声色地连同其他稿件一起拿到新闻检查所“送审”,“送审”完毕后,便把头条的“中央社”电稿撤掉.
这一天,除《救亡日报》之外,桂林各报都刊登了“中央社”对“皖南事变”歪曲事实的报道和“军委命令”,全城上下一片哗然.更令人惊奇的是《救亡日报》头版开了个大“天窗”!除报社编辑和印刷工人带出几十份报纸之外,其余全被国民党中统和新闻检查所扣压.至此,《救亡日报》社报馆受到严密监视,情况愈来愈紧张,形势愈来愈严峻.夏衍及时清理并烧毁了一些重要文件,并于23日晚在灯下草拟了一篇《为被迫停刊告国人书》.
1941年3月1日,驻桂林的国民党新闻检查所秉承蒋介石重庆当局的密令,查封了《救亡日报》.这张在抗日救亡中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多次组织支前义卖,广泛传播革命真理的报纸,从此结束了它在桂林的战斗生涯!仅仅两年又四十五天的生涯!夏衍当时的心情十分沮丧、惋惜而沉痛,为了保存力量,他不得不遵照党组织的安排飞往香港,继续新的革命活动.(旧书信息报)
夏衍,一生为谦谦君子,对人谦恭,在临逝世前,其秘书说:“我去叫医生”,夏衍立即叫他回来说:“不是叫是请!”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夏衍《野草》

《野草》是夏衍早期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夏衍是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野草》中,作者通过对种子、野草和生命力的歌颂和肯定,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重压的蔑视,对民众力量的信赖.本文揭示了一个真理:民众(野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夏衍这篇杂文,写于抗战中期,中心意思是鼓舞人民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用的是象征手法. 用野草象征顽强的生命力,不只夏衍始,白居易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 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鲁迅有《野草·题辞》的名篇.夏 衍的新贡献,是在于将野草这一象征形象,表现得更加完整,赋予它的象征意 义更加广泛,刻画出了新的艺术意境. 首先,作者用强烈的对比,表现了野草不为人所注意,而实际上是巨大无 比的力量.一方面是任何机械力都不能将其完整地分开的致密而坚固的头盖 骨,一方面是普普通通的种子;一方面是横压其上、密布其旁的巨石,一方面 是看似柔弱的小草:彼此争斗的结果却是种子和野草的胜利,骨骼被切分,巨 石被掀翻.对于骨骼与巨石这些庞然大物,野草是一种“可怕的力量”.这是 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其次,作者分析了野草的力量之所以如此之大,是 在于它的“韧性”.它是一种不断生长着、扩大着的生命力,它不求速胜,而 能“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终止,这样,它就使一切强大之敌显得脆弱 而渺小了.再次,作者又分析了野草所具有的乐观主义=精神.生长的条件无 论怎样恶劣,它也不会悲观和叹气;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斗争性,它为经受磨 练而更加意气风发;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野草的力量是一种强大的、韧 性的、乐观的、有前途的力量.这人格化了的野草,绝妙地、完整地、贴切地 象征了正在坚持“长期抗战”的我们的伟大中华民族,和神圣的民族战争的光 明前途.在借用野草歌颂民族精神的同时,杂文又借那种见不得风雨、需要特 殊抚植、苟安于玻璃棚中的“盆花”,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依 赖性、软弱性、妥协性,也作了形象的揭露和尖锐的讽刺. 为与朴素的野草形象相吻合,杂文取朴素的文风,不事雕刻,力避华美. 开头貌似闲谈,意在反衬,自然地引起下文,最后以“哄笑”盆花嘎然结束, 起的自然,收的利落.
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意深刻,哲理性强.作者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物现象,但影射和隐喻的却是社会生活现象.作者与当时许多革命文艺家一样,他作的不是风花雪月式的“闲文”,而是革命文学.他如此强调野草的力量,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之力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中的哲理性,是通过作者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详细观察,通过对新奇、具体而又相当典型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示出来的.比如,种子的生长之力能够分开机械力难以分开的头盖骨这个例子,就是一般人不易具备的知识,因而显得新颖奇特,也很典型.同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作者紧接着又列举了一系列尽人皆知的普通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之.而用普通事例来说明问题又容易失于平庸和索然寡味,于是作者便对这些普通事例进行了深入的开掘,提炼出微言大义的哲理来.
“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望地面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作者从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中发现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提炼升华出一种哲理性很强的思想.
这篇散文的立意,是通过层层点染,逐步深化的,到了最后,画龙点睛,妙语惊人.
作者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思考,因而没有在抒情方面下功夫,主要是借助于形象展示一种哲理.采取的是夹叙夹议的手法.开始,提出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接着破题而入,用特殊和一般的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世上小草和种子的力量最大.最后,指出小草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它以生命作为力量的源泉,它坚忍不拔,能屈能伸,“长期抗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把一切困难、挫折都视为对自己的锻炼,决不悲观叹气.如果我们通过“长期抗战”等字样,把野草的生命之力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看出,作者何以要呼唤野草和生命之力了.
由于散文的立意是逐步点染加深的,读起来很有层次,既不平直浅露,和盘托出,使作者的主旨成为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又没有把作者的思想倾向完全隐藏起来,读起来朦胧隐晦,艰深难测,不可捕捉.
野草原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的很,有的说“象”,有的说
“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
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所
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切.
这儿又是一个故事.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
要把它完整地分出来,都没有这种力气,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
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它以温度与湿度,使它发芽,一发芽,这
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植物种
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看见笋的成长吗?你看见过
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一颗小草的生成吗?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
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
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钻,它的芽往地面挺,这是—种不可抗
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的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
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
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
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这种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
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
草,才可为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编辑本段]夏衍逝世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