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杜牧的《江南春》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00:55:00
关于杜牧的《江南春》问题
急需杜牧写作《江南春》时的生活背景请说的详细些
关于杜牧的《江南春》问题
杜牧《江南春》流传千古,深受人们喜爱.大家对诗意的理解也比较一致.大多数认为这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从艺术形象欣赏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对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①——这样理解是合理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②——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但是包括上面引文以及其他许多赏析文章都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理解为“南朝遗留下来的许多寺庙楼台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笔者认为不妥.笔者认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应该理解为:“南朝众多的寺庙楼台,现在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理由有三:
  第一,杜牧《江南春》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唐武宗(841-846)灭佛期间或之后的唐宣宗大中时期,此时,江南不可能出现众多的寺院楼台.唐武宗时期的此次灭佛运动共拆毁大寺四千六百多所,小寺四万多所,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解放奴役十五万人,收回民田数千万顷.所以,那时江南能有那么多的寺院楼台显然不可能了.
  第二,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寺院楼台又大多为木结构,容易腐朽.南朝至杜牧之时已历经近四百年,南朝的寺院楼台还能大量良好保存,没有可能.何况又历经武宗的灭佛运动,要大量幸存更不可能.
  第三,杜牧一直主张反佛.写于唐宣宗大中时期的《杭州新造南亭子记》揭露当时佛教危害之惨烈,盛赞唐武宗的灭佛之功.文中就用南朝粱的开国君主笃信佛教所付出的“国灭饿死”惨重代价揭露佛教卖罪买福之说祸国殃民的罪恶.杜牧盛赞武宗此次行动功绩为“仁圣天子之神功”.对灭佛的胜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还可以这样理解这首千古名诗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广袤的大地上,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一个个傍水的乡村、一座座环山的山乡迎风飘扬着招徕客人的酒旗.诗人以广阔的视野、鲜明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生动描绘出了江南大地美好春天景象,给人强烈的视听感受,而且抓住“水村”“山郭”“酒旗”等具有丰富意义的景物典型描绘了灭佛后百姓生活的美好景象.整个画面开阔明丽,洋溢着诗人喜悦欢畅的心情.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面对江南天人如此和谐的美景,看见烟雨中隐隐露出的几处楼台,不禁感慨:佛教盛行的南朝,寺院数不胜数,现在,还有多少掩映在烟雨迷蒙之中?画面迷离深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画面形成对比.如果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是前景,那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背景.前景明丽,背景迷离,相应成趣,既拓宽了画面的空间,又增加了画面历史感;既有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又有对南朝盛行佛教的讽刺、灭佛成果的喜悦.全诗把议论抒情溶合在写景中,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