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观察 清明上河图 ,宋代城市商业为什么那么繁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8 18:19:30
观察 清明上河图 ,宋代城市商业为什么那么繁荣?
观察清明上河图,谈谈宋代的都市生活.选定一个谈论题目,1、宋代城市为什么那么繁荣?2、宋代市民的文娱生活如何?3、宋代城市建筑的特点是什么?4、宋代城市有哪些交通工具?5、宋代市民的生活燃料是什么?6、在店铺里买货物使用的货币是什么?6、与宋代城市相比,现代城市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围绕主题进行论述
观点正确,符合历史相关内容,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500字以上
观察 清明上河图 ,宋代城市商业为什么那么繁荣?
摘要: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从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有一个伟大的王朝——宋.在赵氏家族统治中国的三百多年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是为中国最争光的朝代,也是当时世界上发明创造最多的国家.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宋朝还发展起一门新科学,技术科学.这些辉煌的成就与宋的综合文明有直接联系.宋代的GDP是占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宋朝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个伟大的王朝吧.
关键词:GDP,税收,工商业,岁币,南方的开发
正文:
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这个王朝是够丢人的,岁币、靖康之变、高俅、秦桧、蟋蟀宰相、莫须有冤案……都是听上去令人耻辱的事件.但是马克思说过,不能片面的看待问题,要从各个方面来看它.
古代的人均GDP峰值无疑是北宋时达到的.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现在约值152亿美元.当时的税率约为1/15,且农民不像现在有多如牛毛的负担.并且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当时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首先与明朝来比较,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实行了“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的收入.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所以可见宋朝在中国古代是前所未有的兴盛与强大,那么再让我们看看宋朝其它的方面吧.而宋朝人民生活水平如何呢?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即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
国民如此富庶,这与统治者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王朝.看看前面提到的宋朝税收就知道了.国家已不再以农业为主,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
我们再看看宋朝的军事方面的.宋朝在统一全国后,把目标定为收复北方被辽国侵占的土地,但是屡战屡败,好像就没打过什么胜仗似的,将领都是无能,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实不然,在合州之战的钓鱼城下,宋军曾击伤蒙古皇帝蒙哥,并最终致死,可见当时宋军的战斗力;曹彬,杨业,狄青,呼延赞,岳飞,韩世忠等,这些都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将领,他们不是无能,而是多多少少受到统治者的制约.
对于从北宋初期就有的岁币,放佛是国家的一大耻辱,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耻辱背后的真相吧.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作为战争的被动一方而且承受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宋朝政府对战争又抱什么态度呢?根据理性人的假设,发动战争的一方一定是认定战争的预期收益大于它所支付的战争成本.对北方“蛮夷”而言,他们的战争成本相对很低.受自然条件和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民族的财富创造能力远远低于它周边的宋朝.因此,他们放弃自己生产转而投向对宋朝的掠夺的预期收益远远要大于他们为此而放弃的生产活动所能为他们提供的财富满足.就算宋人在军事上真的打不过辽人,但是他们在经济上却做到了这一点.宋人通过贸易的手段,利用顺差的方式,将辽人创造的财富慢慢地归结到自己的手中.这种做法可比简单粗暴的直接掠夺聪明多了吧?一方面,辽人拿到了“岁币”,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时促进了契丹民族的进化,增加了他们发动战争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宋人通过交换也实现了财富的增长.比起双方拚个你死我活的“双败”结局,宋人的做法使“双败”变成了“双赢”,又何乐而不为呢?别忘了,在这种条件下,虽然双方的财富都在增长,可是宋人的财富却永远比辽人增长的快!这才叫做真正的“用己之长,攻敌之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悄无声息之中得到了大大的实惠.在此不得不感叹宋朝皇帝们的战略眼光和英明睿智.
宋朝还有一件事对中国的发展起重大影响,那就是对南方的开发.宋朝开发了南方,实际是开发了领土.为南方人更像中国人做出了历代都难以比拟的贡献.虽然古之时有所开拓,但南方相对中原北方大部分仍是蛮荒之地.这种开发不是战争的开发是文化经济的渗透侵略.宋朝的强盛使南方人也成为真正的中国人.两宋时期是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跃居全国前列的关键时期.苏州在雍熙(公元984年-公元987年)前后的耕地数至多不超过1,400,000亩,在景佑年间(公元1034-公元1037)苏州出税之田3,400,000亩.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苏州总耕地数越在12,000,000亩左右.宋政府高度重视疏浚工程和堰闸工程,时常大规模开展水利工程,大力提高了生产力.首先,疏通河湖港浦的水利工程,使广袤农田去水涝之害而得沾溉之利.如公元1055年(至和二年),调发民夫15.6万,疏浚诸泾64、浦44、塘6,筑成至和塘,"田无洿潴,民不病涉",两岸膏腴之地数百万顷都蒙其利.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赵霖役工278万余,历时19个月,浚治1江、1港、4浦、58渎,使平江府"二十年间并无水患".公元1115年(政和五年),江阴浚治横河、市墩河、东新河和代洪港以后,使附近"十乡之田,频苦旱涝,尽除其患",得益农田达6,573顷.公元1167年(乾道二年),开浚顾会浦河道,"故水所败田数万亩还为膏腴".开通疏导河湖港浦,不仅保证了太湖水系能循环畅通地流入江海,而且使当地农田能够有力抗御水旱灾害.在各种水利工程的综合效应下,太湖流域的农田建设大受惠益,是宋代全国水利田最密集的区域.有人对北宋熙宁年间各路水利工程、水利田及其占总耕地数作过统计,太湖流域所在的两浙路均位居第一,水利工程为2,294处,水利田为10,484,842亩,占总耕地数的28.8%.
总之,可见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它饱受外族的欺凌,但是宋朝的许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肯定的.那就让我们铭记住这个伟大的王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