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什么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9 08:51:46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什么问题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了中国什么问题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社会实际,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肥沃的实践土壤.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集中体现.要充分认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依然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其重要意义是:
(1)、“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同志站在千年更替、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精辟总结了我们党70多年的基本经验,深刻指明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永远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着眼民族复兴,审视时代潮流,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要我们学习好,把握好、贯彻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的党就会建设得更加坚强团结,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个代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纲领决定的.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崇高使命,必须体现工人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代表最先进生产力这一阶级本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国所以需要共产党,共产党所以能够登上中国社会历史舞台并发挥巨大的历史作用,正是适应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三个代表”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现实要求.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代表”,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我们党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力而且要代表其发展要求;不仅要代表先进文化,而且要代表其前进方向;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而且要代表其根本利益.这里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说的就是党的先进性.代表先进生产力,党的力量就有了物质来源;代表先进文化,党的力量就有了精神来源,代表最广大人民,党的力量就有了主体来源.
(2)、“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是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方针和检验标准的认识.这就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把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必须坚决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是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明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主要是:一是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二要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要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和蓬勃朝气.
三是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掌握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方法.这就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创新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竭的动力,动用发展的观战和联系的、辩证的、系统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指导工作.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21世纪的中国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伟大法宝.从世界范围看,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经济的全球化走向、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化的相互激荡和渗透,对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完整地、准确的实践邓小平理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价值,既要从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来认识,还要从所要解决的国内任务特别是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来认识.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干部队伍的强大思想武器.“三个代表”强调党的性质和宗旨,突出党所代表的先进性,就是要把党进一步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体现三个“忠实代表”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干部队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相结合,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气派,以中华民族的风格和形式表现出来并获得发展,为中国人民所掌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民族的哲学,而是国际性的学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世界性哲学”;同时它又可以在各个民族和地区生根发芽,与各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结果,除了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因而中国人民比较容易接受和体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便利的思想桥梁和理论途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最辉煌的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它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为我们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思想原则,而且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能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局面,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有效实施,都是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的结果.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凝聚着极其丰富深刻的哲学内涵,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6.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又快又好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1)辩证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科学的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其哲学依据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到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3)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它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它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4)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内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的、有后劲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历史辩证法.首先,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经济、生产力归结为发展的唯一因素,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社会与人发展的制约性.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社会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它内在地包括稳定、公平、民主、价值等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诸要素.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社会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也正是要回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问题.人们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