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说明; 阅读孟子二章的中的第一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25 06:57:49
说明; 阅读孟子二章的中的第一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字数不限.
明天要交作文的.
说明; 阅读孟子二章的中的第一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kōng)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ě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关心国家大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二)社会责任感
  积小恶必成大恶,积小善必成大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
  政治社会问题道德化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四)追求真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天变不足惧,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人恒过,……”解释“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课文注释及教参翻译均欠妥当,特不揣冒昧,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应是解说“人恒过,然后能改”的.“然后能改”后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教参把“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为“心意受到困扰,思虑受到阻塞,才能奋发有所作为”,基本上是对的.但“困”在这里应作忧愁解.“于”是介词,“在”的意思,把它译作“受到”是欠妥的.译为“心里忧愁,思绪阻塞,然后才能奋发有为”就恰切多了.  至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课文的注释是“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教参译为“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我以为“征于色,发于声”这里应指别人对他的错误行为形之于色,发之声,然后使之警觉起来,有所省悟,从而改正错误.把它译作“(别人对他的错误行为)露出不愉快的脸色,发出讥责的声音,然后使他省悟.”这样,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就很清楚了.  这个句子说明了“人恒过,然后能改”的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因“而后作”,二是外因“而后喻”.这样就解说得较为恰切了.如果按照教参等的翻译“表现在面色上,吐发在言语中,才能被人了解”,不仅意思十分含糊,而且也是无法论证“生于忧患”的.  这句话还得从“喻”字讲起,《说文解字》“谕”义,“其人因言而晓亦曰谕,或作喻.”《中华大字典》“喻”字第二义,晓也;第六义,明也.根据这些解释,把它释作“省悟”是恰当的,这样才能排除“被人了解”的说法,也才能使这层文字逻辑严密,说理透彻,而不至产生歧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