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和邓稼先一样的英雄人物有那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22 20:47:17
和邓稼先一样的英雄人物有那些?
人物及事例都要!
和邓稼先一样的英雄人物有那些?
1.刘忠:1936年黄埔军校11期学员,就读于成都北较场.分别参加了1938年武汉会战、1939年长沙会战,期间由排长升为营长,左手臂被枪打穿负伤.1946年退役,在隆昌的兵站工作.于1995年去世,享年83岁.
2.孙震:1892年出生,成都人.1935年担任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1937年担任22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参加了山西会战.1938年担任22集团军总司令,驻扎在山东临城,参加了台儿庄战役.之后,22集团军在湖北襄樊一带与日军周旋,直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7年孙震被升为国民党陆军上将.1949年底去台湾,1985年于台北去世,享年94岁.
3.罗昌举:经历了1938年的成都大轰炸.1940年在重庆就读于国民党国防部38技校.1942年考入空军11飞机修理厂,抗日战争中在凤凰山机场作为一名地勤人员做出过很多贡献.抗战胜利后调任77空军留守站任负责人.1949年担任西南空军司令部(原国民党西南航空站)第四中队的分队长.1954年后,一直在地方担任技术工作至2003年才退休,现年83岁.
4.张文志:1934年仍是个学生的他满怀救国热望投笔从戎,在广安加入杨森部队,并考入干部大队,一年半后升为排长.1936年随杨森部队撤出四川,转战贵州.从贵阳日夜兼程参加上海保卫战,成为部队中仅剩的军官,并于火线中升为连长.1939年参加了长沙会战.同年,调入黄埔军校学习.
5.左权(1906年—1942年),又名左字林,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之一.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政府针对陈炯明的东征,不久前往苏联留学,1930年返回中国,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升任八路军副参谋长,与彭德怀一同指挥针对日本军队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战果.1942年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争中被炮弹击中身亡.他本人也成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官.
6.马本斋
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7.李向群事迹]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1996年冬,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正是胸中装着铁的纪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时期,李向群也决不违反规定.
战胜了长江第五次洪峰,团里安排连续奋战了4天4夜的九连就地休整.班长王绍带着全班,到南平镇打扫卫生,李向群负责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发廊.见解放军帮他们做好事,热情的老板非要免费给他洗头,李向群摆摆手.老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抗洪抢险特殊时期嘛.”尽管好几天没顾得上洗澡,头皮也痒痒的,但部队纪律不容他半点违犯.他谢绝老板的一片好意,又埋头扫了起来.
8.高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高炮团225营一连指导员.原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后因健康原因来到高炮部队,成为一名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1998年8月1日,随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地段抗洪时,高建成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 1998年8月1日,高建成和战士们吃过晚饭,正象往常一样召开有关抗洪抢险的例会.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湖北省防总指挥部命令:洲湾中堡村堤垸发生严重管涌,部队火速赶赴抢险. 接到命令不到3分钟,168名官兵就踏上5部大型牵引车,向险堤急驶而去.洲湾距武汉市仅120公里,长江在这里来了个急转弯形成了状如握拳、面积约15亩的垸,这里居住着两个镇的五万多名群众.在洪水到来的危急时刻,全体官兵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赶到险段,救民于危难. 车越往前行,路面上的水越多,车队两旁都是成群结队向后撤退的群众.高建成看到人群中一位老大爷和一位老大娘互相搀扶着,颤微微挪不动步,立即停车将两位老人扶上车来.20时30分,车队距离洲湾堤坝只有100多米时,因多日浸泡变得松散的大堤,在管涌的压力下轰然决口,落差近10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以排山倒海之势汹涌而来,冲撞着一部部大块头的牵引车.激流中,牵引车剧烈摇晃.高建成高声叫道:“不要慌!快解背包带,把车连在一起!”在他的指挥下,战士们迅速展开自救与互救.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穿在不会水的战士身上.高建成带领战士爬上车顶,解下背包带与前面一连连长黄顺华带队的车连在一起.由于高建成所在牵引车已开始倾斜,高建成命令车上的战士和老百姓顺着背包带迅速转移到黄连长的车上,高建成最后一个离开后,车子即被洪水吞没. 此时,黄连长看到高建成脸色发青,知道他几天来一直带病扛沙包筑堤坝,身体极度虚弱,便不由分说将一件救生衣套在他身上.高建成扭头看见不会水的新兵赵文源正不知所措,便一把脱下救生
衣套在他身上,并叫过一个会水的班长说:“快带他到树上去!” 滔滔激流中,高建成和黄顺华带领战士们将背包带拴在一起,大家 向树上转移. 肆虐的洪水还在疯狂上涨,高建成一边组织疏散战士,一边不 断大声喊着:“同志们,不要惊慌,有我和连长在,有党员干部在, 就一定要保住战士们的生命,就是牺牲我们也要保住大家.”突然
一阵浊浪涌来,高建成被掀入激流之中.漆黑的夜色中,高建成在 激流中飘游着,多日的劳累和病痛使他疲惫不堪,按他的水性他完 全能够游到旁边的树上求生,但他没有,考虑到水中可能还有战友 和群众,他边游边开始寻找,他喊道:“水中有人吗?”突然,身 边响起微弱的呻吟声:“我是一连的刘楠.”高建成奋力游到他身 边,告诉他:“我是指导员高建成,别慌,跟我来!”一只大手抓 住了刘楠的胳膊,高建成拖着刘楠游近了树丛.此时,刘楠已无力 爬到树上,高建成也筋疲力尽.他和刘楠在水中时沉时浮.高建成 边游边鼓励小刘:“一定要顶住!”正说着,一个浪头打来,高建 成借势用肩膀把刘楠顶到树上.刘楠高喊着:“指导员,太危险, 你也上来吧!”高建成摆了摆手,再次游向激流中寻找落水的战友. “救救我!”高建成循声游去,一把抓住正在下沉的13班战士何董 华的手,拖着小何不顾一切地游着,一米、两米……终于游到了一 棵树旁,虚弱的小何被高建成猛力一推,就势抓住了树枝.而小何 回过头寻找指导员时,只看见他的头和手露了一下,便被洪流裹挟 而去. 8月3日中午时分,在距洪水决口3公里处,高建成的遗体被打 捞上来.为了抗洪,为了战友,高建成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33岁 的青春年华. 9月4日,中央军委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命名大会 在京隆重举行,向烈士的妻子鲁蓓颁发了授予高建成的一级英模奖 章,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宣读了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央军委授予高 建成同志“抗洪英雄”荣誉称号的命令.大会还号召全体指战员向 高建成同志学习
9.向秀丽(1933-1959)女,革命烈士,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店员家庭.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3日,她工作的广州何济台制药厂化工车间因酒精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危及易爆化学药物,并威胁厂房及周围民宅,为避免更大事故,她侧身卧地,截住燃烧着的酒精.终因严重烧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6岁.
10.安业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英雄.满族.1937年生,辽宁开原人.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3月应征入伍,分配到旅顺口海军一个海岸炮兵连当战士.他坚决执行命令,愉快服从组织安排,先后任电话兵、运药手和瞄准手.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技术,常常带病进行操练.
1958年夏,由于战备需要,所在海岸炮连调防到福建前线.在紧张的战前训练之余,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革命先烈的震动人心的英雄事迹,是我军宝贵的财产.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立场坚定,像海边的青松.让党考验我,不管暴风雨多大,也吹不坏、浸不倒共产主义战士的信心.”“革命战士所以活着,只应该有一个目的,就是对人民有用……在战斗中如果遇到紧急关头,我一定勇往直前,毫不畏缩.”8月23日,在福建前线与占据金门岛的国民党军炮战中,一颗炮弹在他们炮位上空爆炸,弹片击中火炮后面堆放的弹药包,燃起熊熊烈火,火舌扑向炮位左侧的数百颗弹头,严重威胁着火炮和整个阵地的安全.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守战位,机敏地把炮身向隐蔽壕转动.炽烈的火舌烧着了他的衣服,伤及脊背和胳臂,他全然不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烈火的燎烧,奋力转动方向盘,直到炮身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盘,滚灭身上的火焰.由于全身烧伤达百分之七十,陷入昏迷.苏醒后,他坚持不下火线,再次登上炮位,准确地完成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战斗口令,连续向国民党军阵地发射炮弹,顽强战斗40分钟,直至炮战结束.后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9月9日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示:“在伤好后重返前线,狠狠地打击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他“模范团员”荣誉称号.福建厦门修建了安业民烈士墓,纪念碑上镌刻着朱德的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
像英雄们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