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5 05:16:45
《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
请概括回答!
《醉花阴》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的哪些愁绪?
《醉花阴》,词牌名.全词重头五十二字,前后片各三仄韵.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第三句用平脚不入韵,其余第一、四、五句用韵.前后片第二句五言句,前人有的用上二下三句式,有的用上一下四句式,还有的前后片分别用以上两种不同的句式,因此,此句形式可以灵活使用.通常以《漱玉词》为准.
古代有很多诗人都写过(张元干《醉花阴·紫枢泽笏趋龙尾》,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陈亮《醉花阴·峻极云端潇洒寺》,李弥逊《醉花阴·翠箔阴阴笼画阁》,毛滂《醉花阴·檀板一声莺起速》,王庭珪《醉花阴·红尘紫阳春来早》,杨无咎《醉花阴·金铃玉屑嫌非巧》,赵长卿《醉花阴·老去悲秋人转瘦》等等),一般以李清照《醉花阴》为正格.
《醉花阴》,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传说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泉水清澈见底,泉水自池底涌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水石相激,淙淙有声,犹如漱玉.
相传李清照早年曾在泉边洗漱.该泉至今仍在流淌,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的李清照纪念堂门口.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黄花瘦,别具一格,语言新颖凝炼,可谓千古佳句.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 的情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 ”,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 ,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有暗香盈袖 ”一句,化用了《 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 ,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 ,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 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 ”,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
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 ,“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