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要求1000字以上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8 10:39:12
要求1000字以上
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1000字~
要求1000字以上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我们党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一高度来对待,改善民生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报告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大
  民生问题,单列一章详细阐述,首次系统提出了改善民生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描绘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景,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民生建设目标.在报告的其他部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等表述也贯穿着关注民生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对民生的关切,宣告了全面改善民生时代的到来.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其发展路径侧重于高积累低消费,依靠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在初期侧重于加快经济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目标,追求有利于人民的发展,其基础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人民从发展中受益.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七大报告已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民生发展图景,国家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随着十七大一系列新举措的逐步实施,人们所追求的平等的教育机会、稳定的就业岗位、公正的收入机制、完善的保障体系、健康的生活状态、安定的社会环境等美好前景将会加速实现.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揭示了改善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就要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各方面权益,协调好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就要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使社会不同群体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简而言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自古以来,民生问题与社会安定和谐紧密相连.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身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此,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改善民生这一关键环节着手,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大好局面,使全社会呈现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新气象.
  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是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让全省人民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群众和低收入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好处.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忧民之忧,民忧其忧.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改善民生,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着眼点,也是奉行党的执政理念的着力点.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我们只有把全面改善民生的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中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筑牢我们的执政基础,巩固我们的执政地位.
  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深远.我们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态度,切实把全面改善民生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各方面,贯穿于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