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化学 > 作业

生活中的白色污染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05/02 11:07:04
生活中的白色污染
生活中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垃圾
编辑本段概述
所谓“白色污染垃圾”,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使用. 聚乙烯: 聚乙烯是乙烯经加成聚合反应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根据聚合条件不同,可得到相对分子量从一万几百万不等的聚乙烯.聚乙烯是略带白色的颗粒或粉末,半透明状,无毒无味,化学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商业上将聚乙烯分为低、中、高密度.一般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不加增塑剂的低密度(0.92g/cm3-0.93 g/cm3) 聚丙烯: 相对分子量在8万—20万之间.聚丙烯主链有一个甲基侧链.如果甲基全部分布在一侧称为等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有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两侧,称为间规聚丙烯;如果甲基无规则地分布在主链上,称无规聚丙烯.聚丙烯通常是半透明固体,无味无毒,密度(0.90g/cm3—0.91g/cm3),机械强度比聚乙烯高,耐热性好.三种聚丙烯中,以等规聚丙烯产量最大.采用三氯化钛—氯二乙基铝为催化剂,在加氢饱和的汽油中使丙烯聚合,得到等规聚丙烯. 聚氯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5万一12万,聚氯乙烯通过游离基加成聚合反应生成高聚物,属热塑性树脂.无定型白色粉末,无固定熔点,密度为(1.35g/cm3—1.45g/cm3),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熔于环乙酮,氯苯,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丙酮混合溶剂等. 聚苯乙烯: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20万.无色无味透明树脂,透光性好.表面富有光泽,易燃,密度为(1.05g/cm3-1.07g/cm3)具有优良的防水性,耐腐蚀性、电绝缘性. 生产方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这里介绍本体聚合法.在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引发剂和少量添加剂,现在预聚釜中进行低温聚合,制取预聚物,再转入聚合塔中高温加热,分段维持一定温度,反应结束即将熔融状聚苯乙烯挤出成条,在水中冷却硬化,切粒包装. 以上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成份,另外,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 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编辑本段现状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 白色污染垃圾
引起的火灾事故不断发生,时常造成重大损失. 第五、白色垃圾可能成为有害生物的巢穴,它们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而其中的残留物也常常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第六、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编辑本段危害
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塑料包装物)的丢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产生量约为19万吨.丢弃在环境中的废旧包装塑料,不仅影响市容和自然景观,产生"视觉污染",而且因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潜在危害,如: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增塑剂和添加剂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混入城市垃圾一同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等等.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
编辑本段来源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编辑本段防治
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内容 1985年,美国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 .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 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是从法律上进行规定.通过相关法律,从2008年6月1日开始,到超市购物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要自己单独付费,这算是希望人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吧. 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编辑本段对策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垃圾”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