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初一课文(化石吟)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4:33:48
初一课文(化石吟)的知识
鱼类祖先,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生物常识.谁帮我答的很好,给50分追加分
初一课文(化石吟)的知识
无颌鱼是最早出现的原始鱼类,属于早期的脊椎动物.它在寒武纪就已经出现,到泥盆纪时达到了繁盛时期,该时期各种各样的无颌鱼类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它们没有上下颌骨,作为取食器官的口不能有效地张合,只能靠吮吸甚至仅靠水的自然流动将食物送进嘴里食用;因此,它们被称做无颌类,在动物分类上被统归于鱼形总目的无颌纲.此外,它们没有真正的偶鳍,中轴骨骼还只是软骨质而不是真正的骨质(即硬骨质).有代表性的无颌类身体前部具有骨板或鳞甲,因此一般又将它们称为甲胄鱼类.
无颌鱼的头部没有颌,口如吸盘,还不能咀嚼食物,主要靠滤食海洋中的生物或微生物,身上披着骨质的甲片,头部颌头后侧的结构还没有分开,活动不十分方便,在躯干部没有胸鳍和腹鳍出现,多数生活在水里,因为身体像鱼形动物,所以,被称为无颌鱼类.实际上无颌类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在进化位置上应该比真正最早的鱼类还原始.最早的无颌鱼类出现在早古生代的海洋里,距今4.4亿年,是当时海洋的霸主.
猛犸是鞑靼语“地下居住者”的意思.猛犸,也叫毛象,它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脚生四趾,头特别大,在其嘴部长出一对弯曲的大门牙.一头成熟的梦嘛,身长达5 米,体高约3 米,门齿长1.5 米左右,体重可达4 —5 吨.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厚可达9 厘米.从猛犸的身体结构看,它具有极强的御寒能力.
猛犸生活在数万年以前的北冰洋冻土地带.在西伯利亚、加拿大等地区都发现过猛犸的化石.寒冷的气候给喜爱在冰天雪地中生活的猛犸家族带来了繁荣.可能在距今1.2 —3 万年间,今天的黄海完全裸露,东海大部分裸露,新露出的大陆成了猛犸活动的新天地,因为这里有肥沃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沼,是食草动物理想的生活场所.因此,大批猛犸从世袭的领地向南迁移,辽阔的黄海大平原经常出现猛犸的足迹.
在西伯利亚天然冷库里,有些猛犸的遗体保存得十分完好.1977年,人们在东西伯利亚发现了一只雄性猛犸婴儿遗体.它身上的皮肉和长毛都十分完好地保存下来,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猛犸一体,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迪玛”.小迪玛身高1 米,体长0.75米,遗体仅重70千克.具推算它活着时体重可达90—100 千克.小迪玛身上披着透明的栗色长毛,脚部毛长12.5厘米,胸腹部毛长21厘米.小迪玛是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最为完整、具体、清晰的猛犸标本,为我们认识那个世界提供了生动的资料.然而,它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具体的疑问,例如,在地球上生活了约50万年的猛犸为什么会在1 万年前突然灭绝?是由于某种灾变引起的,还是由于猛犸自己缺少适应生存的条件而灭绝的呢?猛犸的灭绝和恐龙的灭绝一样,都是生物进化史中的未解之谜.
鱼类的祖先是由软体动物进化而成的脊索鱼,这种脊索鱼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发现,文昌鱼是其中的一种.
在放大40倍的显微镜下,在两块几厘米大小的化石标本
上,清楚地看到了两个鱼状化石标本.这便是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的古生物又一重大发现———昆明海口早寒武世脊索动物化
石标本海口华夏鱼、中新鱼.
发现这两块珍贵标本的是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的3位专家罗惠麟、陈良忠、胡世学.1998年,他们就已经获得这两块化石标本,经过几年的研究,他们认定,这是澄江动物群中脊索动物的新发现.这一发现,使脊索动物最早出现的时间向前推移了1500万年.在此之前,世界上最早的脊索动物发现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中寒武统的伯吉斯页岩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间距今约5.15亿年,而中新鱼、海口华夏鱼出现的时间距今为5.3亿年.该发现填补了由云南虫、海口虫演化到昆明鱼、海口鱼之间的空白,即填补了头索动物演化的脊椎动物的空白,对研究脊索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寒武纪大爆发具有重大意义.
海口华夏鱼发现于昆明西山区海口耳材村,中新鱼发现于昆明西山区海口中新街.1993年,三位专家首先在昆明海口发现了昆明海口澄江动物群.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鸟类最初是由爬行动物逐步进化而成的.始祖鸟作为这一进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产物,历来被人们当作鸟类的祖先.尽管这一进化理论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许多古生物专家对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会不会真因突然变异和自然选择而变成鸟这一结论,仍多少持有怀疑的态度.于是,在学术界内,专家们针对鸟类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刚刚问世的时代,人们对于鸟类最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说法,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理解的.后来到了1861年,在德国境内的一处石灰岩石采石场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生物化石.这块化石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并有着像蜥蜴一样的由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这块被称为“始祖鸟”的化石的发现,使许多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之振奋不已.因为不少人坚持的“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在这里找到了依据.
但是,在今天,这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突然失去其权威性了.因为在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 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给它定名为“原始鸟”,鸟类的祖先这一“宝座”因而将被原始鸟夺走.古生物学家指出,如果事实上是这样的话,那么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也将被否定.
为了理解发现原始鸟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以始祖鸟的化石为基础,看看鸟类的进化过程.关于始祖鸟的起源,英国博物馆的庞夫雷特指出,以往人们认为是鸟类祖先的某一爬行动物群体,实际上并不是蜥蜴.始祖鸟是由恐龙家庭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的,始祖鸟与恐龙既是“远亲”,又是“近邻”,它们都起源于槽齿类.不可否认,始祖鸟与一种被称作虚骨龙的小型恐龙,在骨骼上确有非常相似之处,因此早在19世纪,就有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鸟类的祖先是这个群系的恐龙.
现在的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这种说法虽然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如果能把鸟儿与恐龙比较一下,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信心.
从外貌来看,现在许多鸟儿都与恐龙有些相像.恐龙中有一种叫鹦鹉嘴龙,它的嘴与会学说人话的鹦鹉的嘴十分相似.鸵鸟龙的脚和鸵鸟的脚一样,也有三个脚趾头,善于走路.鸵鸟龙没有牙齿,鸵鸟也没有.鸭嘴龙的嘴活像鸭子嘴,鸭嘴龙游水也像鸭子戏水.鸟类有毛,生活在1?8亿年前的联龙也是全身长毛.鸟类的骨骼是中空的,这样可以减轻体重,便于飞翔.早期的一些恐龙的骨骼也是中空的,科学家把这种恐龙称为虚骨龙类,虚骨龙轻巧机灵,外貌和身体结构很像鸟.
在探索鸟类起源的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之一是锁骨问题.鸟类的左右锁骨相互粘连,是V字形愈合锁骨,十分发达.而恐龙的锁骨则因退化而完全消失了.对此,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者认为,恐龙类和鸟类都来源于槽齿类,只是在后来的进化中它们的锁骨才发生了不同变化,不能凭这一点就说恐龙不是鸟类的祖先.
可是,当上述观点提出来以后,有的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些带有锁骨的虚骨类恐龙,化石分析表明,始祖鸟与虚骨龙的骨骼有明显的共同之处,但是其中的许多特征是槽齿类生物所不具备的.这样一来,又推翻了以前关于恐龙与鸟类都起源于槽齿类的观点.
后来,当原始鸟的化石发现以后,持有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转移视线,试图从原始鸟的身上找出新的理论突破.古生物学家经过分析原始鸟的化石后,惊奇地发现,原始鸟与始祖鸟相比,具有许多更接近鸟类的特征.
首先,原始鸟类具有始祖鸟无法比拟的胸骨和龙骨突起特征,而且非常大.更为重要的是它还生有一种奇怪的肩骨,这是由于撑起羽毛的肌肉沿肩骨通过,因而一般鸟类的肩骨都很大.在这一特征上,原始鸟与现代鸟十分相似.其次,原始鸟的骨骼也是中空的,并且具有与飞翔有关的骨骼特征.
另外,原始鸟除残留有普通鸟类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外,还残存着一些爬行类动物所具有的特征.例如其尾巴很长,有与脊椎牢牢相连的坐骨,似爬行类动物等等.
从以上事实中不难发现,鸟类的起源时间还要往原始鸟以前探究.原始鸟的发现,将有可能否定在此之前的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原始鸟化石的发现无疑为探究鸟类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但对于鸟类祖先究竟是谁,科学家们仍无法取得一致意见,只有发现了更古老的鸟类化石后才能作最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