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高中地理必修五的第一章的重难点总结、现在就要!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9 16:26:31
高中地理必修五的第一章的重难点总结、现在就要!
高中地理必修五的第一章的重难点总结、现在就要!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台风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 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 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 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征 狂风暴雨
  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 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 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
  干旱 旱灾
  概念 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
  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
  特点 (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
  形成原因 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 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 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
  影响或发生地区 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 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
  影响的主要地区 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
  危害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
  防御措施 修建水利工程、营造防护林、种植耐旱作物,因地制宜的实行农林牧结合的农业结构,节约用水.
  旱灾与涝灾的关系 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发生时间 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
  路径 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
  天气特征 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 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危害 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
  地震
  概念和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构造地震基本概念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特点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分布规律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最主要最强烈)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 分布特点:西多东少(以105oE为界),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遵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
  灾情特点 (我国)东重西轻(原因: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西部人烟稀少)
  因震死亡人数减少(原因: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抗震能力提高),经济损失加重(原因: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
  5、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滑坡 泥石流
  概念 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特点 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
  时空规律 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
  发生条件 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
  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不同点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6、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类型 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
  两者联系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我国洪水灾害:.
  我国洪水灾害
  分布总的特点 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暴雨洪水特点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暴雨成因 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 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分布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
  6、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 特点
  概念 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 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温带风暴潮 春秋季节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主要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详细见《创新讲坛》P185)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 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建垸 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7、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
  ☆☆☆蝗灾
  蝗灾
  蝗灾与旱涝的关系 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危害 是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
  ☆鼠害
  鼠害
  重灾区 农田、牧场及森林
  危害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中国)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虫、鼠害的特点 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 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②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防治措施 农药灭鼠、投放天敌、人工诱捕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二)
  ☆病害
  病害
  类型 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病害发生的原因: 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
  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危害 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 ①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②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
  ③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棉花产区(黄河流域和新疆棉产区最严重)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虫害
  虫害
  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 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常见的森林虫害 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森林病虫害的危害 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 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我国主要森林害虫 松毛虫.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
  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 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
  防治措施 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
  沙尘暴
  沙尘暴
  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发生时间 冬春季节
  形成的基本条件 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形成的基本原因(答题用) (1)每年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进退的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比较多.(2)此时草木初生,加之春旱对自然植被恢复的影响,植被不能完全覆盖地面.(3)此时地表面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高考答案: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主要分布地区 华北、西北、东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较严重)
  危害 明显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和人本健康.
  防御措施 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三、我国东部季风区内主要环境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
  地区 问题 产生原因 治理措施
  东北
  平原
  黑土
  流失 长期不合理的垦殖开荒 退耕还林还牧,停止开垦沼泽地
  华北
  平原
  (气象灾害发区,参考选修5P52:“图2.36”)
  春旱 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口密集、城市密集,生活用水多;国家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水污染严重,浪费严重) 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打机井
  夏涝 降水集中;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土流失、河流中下游河床抬高
  修水库蓄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固堤防、挖新河人海
  盐碱 低洼地积水,排水不畅;旱涝不均;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上升(原理见必修3P22“阅读”) 酸性物质中和;词节和控制水盐运动,使土体脱盐;改良土壤
  春季
  风沙 春季升温快、降水少;冬季风还很强烈;土地沙化严重(见上页“沙尘暴”)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严禁滥垦、滥伐、过度放牧,植树造林,营造防护林,恢复植被.
  黄土高原
  江南低山丘陵
  水土
  流失
  严重
  (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植被稀疏,不全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开矿;(江南低山丘陵)丘陵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丘陵地区土层薄、长期的滥垦滥伐,造成植被稀疏. (黄土高原)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江南低山丘陵)发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多渠道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如:用煤、省柴灶、沼气和薪炭林).
  长江中下游、
  淮河流域
  洪涝 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围湖造田(详细见本资料P3“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上游地区建设防护林保持水土;中下游加固堤防、疏浚河道;退耕还湖
  水污染
  人口、城市集中,大量工农业、生活污水、废水任意排放 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全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江南低山丘陵
  红壤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降水量大,营养物质淋失多
  增施熟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酸性;增施沙子,降低黏度;种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经济林木,抑制土壤流失
  东部沿海
  台风
  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沿海防护林、加强预报等
  四、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分布区域 成因 后果 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全球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02气体;毁林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全球蒸发更加旺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大 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酸雨
  几乎
  全球 冶金及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出SO2等酸性气
  体,形成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