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曹操到底是曹后人还是夏侯后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30 14:14:40
曹操到底是曹后人还是夏侯后人
一:史载,曹操的曾祖父曹萌有四个儿子:伯兴、仲兴、叔兴、季兴.长子伯兴只一个儿子叫曹鼎(曾任尚书令);次子仲兴也只一个儿子叫曹瑜(瑜单传曹洪);三子叔兴即曹褒有三个儿子:曹炽、曹嵩、曹胤,(炽有同胞二子:曹仁、曹纯);四子季兴即曹腾小时进宫作了太监,无后.曹腾在朝三十余年,服侍四帝,人缘极好,官至中常侍大长秋、长乐太仆,封费亭候;因太监可以收养子,曹腾便要了他三哥一个孩子作为养子,即曹嵩.嵩生二子,即曹操、曹德.曹嵩是曹褒的儿子,这在(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二:曹嵩
曹嵩,字巨高,沛国谯郡人氏.他的父亲夏侯睿,母亲颜氏,曹嵩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嵩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为操之父
二个史料一个说操之父为曹腾3哥之子,即曹家血脉:
一个说操之父为夏侯家过继给曹腾,即夏侯家血脉
....哪个是真的,看材料名称,第一个说法似乎可信度高点
曹操到底是曹后人还是夏侯后人
曹操是曹魏的开山之祖,谥武皇帝,那么其家世应该清清楚楚了,但实际上,对于曹操的家世,至今仍模糊不清,就连他的子孙也搞不清,曹氏一族的先辈到底是谁.曹操曾作《家传》,自称是“曹叔振铎之后”,据说振铎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封于曹,因而为姓.曹操死后,曹植在《武帝诔》中仍维护父亲的说法,亦称“于穆武皇,胄稷胤周”,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后谡及周文王的后代,源自姬姓.但到魏明帝时,有一次在谈到郊祀时,侍中高堂隆说“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蒋济立刻反驳,认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三国志·魏书·蒋济传》),蒋济还引用了《曹腾碑文》:“曹氏族出自邾”,并认为“魏非舜后而横祀非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为缪妄.”但蒋济的观点并没有被明帝接受,在景初元年冬,“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祀天,发诏文说“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这一提法,直接否定了曹操自己的说法,害得曹氏子孙以讹传讹,到元帝被废时仍称“昔我皇祖有虞”.
关于曹操身世之迷,连其子孙都搞不清楚,甚至互相诘难,表明曹氏先世实属难考.那么我们不妨来猜猜看,曹家到底出自何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对曹操的家世记载得很简单,除了提到他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外,仅寥寥几笔“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曹嵩,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请大家注意“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就是说陈寿也不知道曹操的先祖是何人.)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对上述记载作了补充,根据这些补充我们得知,曹腾的父亲叫曹节,“素以仁厚称”.曹节应该没有做过官,不然曹操及其后人一定会大肆宣扬的,《三国志·魏书·刘晔传》曾引魏明帝的诏书证明:“自我魏室之承天序,既发迹于高皇、太皇帝,而功隆于武皇、文皇帝.至于高皇之父处士君,潜修德让,……”,高皇即是曹腾,“处士”有特定的含义,就是不官于朝而有才德的人士,所以说,曹节肯定没做过官,但为人仁厚且富有.
曹腾是东汉中后期有名的宦官,曾侍奉过四任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后汉书》还专门为其立传,安帝时,曹腾入宫为黄门从官,之后侍奉太子(顺帝),顺帝死后,他与大将军梁冀共立桓帝,因此被封为费亭侯,迁大长秋,俸禄仅次于丞相和太尉.据说曹腾是个相当不错的宦官,“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后汉书·曹腾传》),曹腾与其父曹节一样宽厚,深得当时的名士所称羡.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既然是“养子”,必然另有所出,那么曹操的祖宗到底姓什么,连陈寿和司马光也没搞明白,只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袁绍讨曹时曾说“父嵩乞丐携养”,从而点出曹嵩的出身非常卑微(当然了,我们也可以想象,如非家庭困难,谁会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一个太监当“养子”呀),现在我们都认为曹嵩的姓氏是夏侯氏,这是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录的:“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此说也并非无稽之谈,曹操对待夏侯兄弟,的确视同本家,陈寿作《三国志》时也合诸夏侯与诸曹为传,亦非偶然.
曹嵩虽出身卑微,但待人接物很是得体,常被人称道,他曾做过司隶校尉,灵帝时又拜为大司农、大鸿胪,不过后来官迷心窃,花钱买了一个太尉,因此被袁绍骂为“因臧买位,舆金辇宝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当然时买卖官爵是朝廷明令支持的,曹嵩买官也没什么不光彩,至于袁绍的檄文,完全是从贬低曹操的出身来打击其士气罢了,我们当不得真.
由此可见,曹操生长在既有权势,又有财力的大宦官、大官僚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以及曹腾的影响,为曹操的成长,以至顺利踏入仕途铺平了道路,曹操性格上的既智又诈,既傲又卑,自信又多疑等等,都与其出身有直接关系:首先,显赫的家世,让曹操在众人面前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感觉,可是宦官的出身,卑微的身世,又让曹操在与袁绍之流达官显贵,士族子弟交往时又觉得低人一筹,难免产生自卑的心理.
其实从史书所载来看,把家世搞得模模糊糊的始作俑者就是曹操本人,挂靠前贤(无论后谡、文王,还是有虞氏),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其一,按中国传统,为人“养子”或过继给别人为嗣子,名义上就不是原父母的儿子了;其二,曹氏为当时世族,家势显赫,如果曹操无视这样显赫的家世,非要继承先祖之姓,无异于自取其辱;其三,无论袁绍说的“乞丐携养”是不是真的,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与显赫的曹家相比,乃祖一定不是什么富豪人家,否则就不会把儿子送给别人当养子.所以,曹操隐其所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他把自己的身世置于各政敌的家世相等或相近,无异于在客观上增加了自己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至于明帝推翻其祖的说法,实在是笨到极点,尚有点政治头脑的人也不会自取其辱.至于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包括曹操的政敌也不愿提及曹操的真正祖先,恐怕不外两点,即在当时人的眼里,曹嵩既为曹腾“养子”,其后人就是曹氏的后代了,不应再评论什么,再者把曹操视为“奸阉遗丑”的后代,骂起来更痛快一些,更能让曹操无地自容罢了.
至于曹氏的真正祖先,我们恐怕也无从考证,比较接近的恐怕就是曹腾碑文所述“曹氏族出自邾”而已.
家世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字季兴.历事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汉灵帝四个皇帝.他最初得到皇帝的青睐,是因为陪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汉顺帝读书.从黄门从官迁为小黄门,又迁中常侍.在省内(即宫内)供事三十多年,一直小心谨慎,其家族也从不在家乡横行霸道.而且曹腾又经常向皇帝推荐一些名士,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当时有个蜀郡太守让上计吏(每年去中央汇报地方工作的吏员)顺便送些礼物给曹腾,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查出.种暠上奏罢免太守,并弹劾曹腾,请下廷尉案罪.皇却说帝:“书是从外面来的,不是曹腾的过错.”于是将奏折留中不发(即不处理).结果曹腾丝毫不介意此事,常常在皇帝面前称赞种暠是有才能的官员.后来种暠当上司徒,还感慨说:“我能当上司徒,都是曹常侍的帮助啊!”曹腾约束家族为恶和亲近士大夫,引起当时各界对曹腾的普遍赞誉.在他死后,他的养子曹嵩还在朝廷当大司农,甚至用钱买了个太尉当.
但是不要因为认为曹腾就是一个好人.汉顺帝死后,刚刚满两岁的幼子汉冲帝在继位一年以后又夭折.当时大臣们都认为应该立一位年长有德的宗室当皇帝,都属意于清河王刘蒜,外戚大将军梁冀为了继续掌权,却立了八岁的勃海孝王的儿子刘缵当皇帝,即汉质帝.但这位小皇帝也很聪明,在朝会时指着梁冀对群臣说:“此跋扈将军也.”惶恐的梁冀又毒死了这位即位才一年多的小皇帝.这时大臣们强烈要求立清河王刘蒜,梁冀本来打算立自己的妹夫蠡吾侯刘志,但见群情激昂,也没了主意,不知道怎么拒绝.
清河王刘蒜“为人严重,动止有度,朝臣太尉李固等莫不归心焉.”但是曹腾曾经拜见刘蒜,刘蒜并不以礼相待,引起了曹腾的仇视.曹腾连夜赶往梁冀家中进行劝说,对他说:“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梁冀采纳他的建议,强行立蠡吾侯刘志为帝,既汉桓帝.曹腾以此功劳,迁为大长秋,达到宦官官位的极点,并且被封为费亭侯.
(二)身世
当时的大宦官常常封侯,但是谁来继承他们的爵位呢?有三种途径:
第一,从同宗族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
第二,从异姓姻族中过继一个作为养子.
第三,收买一个孤儿作为养子.
《吴书》说曹操是从夏侯氏过继来的.但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原因有三:
第一,夏侯氏若是曹操的本族,那么曹操与夏侯敦子女互相通婚,岂不违背了“同姓不婚”的原则?
第二,袁绍在《讨司空曹操檄》中骂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乞丐携养”.以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频繁的交往,袁绍应该比较清楚曹操的身世来历.
第三,按理说,曹操建立自己的国家,就应该以本姓建国,而他不恢复夏侯氏的本姓,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本来姓氏的来源或者自己根本就是从曹氏宗族中过继的.
因此,综上所述,曹操的父亲曹嵩只有两种来源,最可能的是被收养的孤儿,其次则是曹腾宗族疏属亲戚中过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