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家庭生活方面偏重情感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6 10:36:01
家庭生活方面偏重情感类
家庭生活方面偏重情感类
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学生审题构思能力,老师提供一些范文仅供参考。
解题过程:
家庭情感类”
母题解说
家是生命的泉源,家是成长的摇篮,母亲的絮絮叨叨,父亲坚实的臂膀,引导我们健康地成长。家是温暖的港湾。当我们在人生大海上拼搏得身心疲惫的时候,它可以安慰我们的灵魂。家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岸,倦鸟思巢,落叶归根,“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在尘世的这个家(周国平语)”。于是,以家为话题,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成为干古绝唱;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演绎一个家族的兴衰历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不可逾越的高峰;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抒写父子真情,如凄婉的江南小曲,感人肺腑。
家庭情感是学生最为熟悉、最有话可说的话题。因此。家庭情感类的话题就成了中考作文命题的集中点之一。与家庭情感相关的话题有:温馨、幸福、真情、生日、关爱、牵挂、回报、感恩、理解、交流、沟通、和谐……
中考链接
1.(2006年湖南长沙卷)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3)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1)题目:放心吧,有我们在
(2)阅读《母亲的贺卡》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呢?清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爱的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2.(2007年吉林省)题目:妈妈的手
提示:可写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写琦君《妈妈的手》的读后感。
话题演练
1.如果你是绿叶,亲情便是那源源不断供你养分的枝干;如果你是帆船,亲情便是那推你不断前进惑达彼岸的海风;如果你是夜行者,亲情便是那照你寻找方向的北斗;如果你是种子,亲情便是那使你离开黑暗走向光明的土地;如果你是小鸟,亲情便是那任你飞翔的广阔天空。是的,不管你是什么,亲情必定是你的依靠,你的依恋,你的期盼。
请你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题目自定,体裁不限。
(结)(构)(指)(津)
“感受亲情”中的亲情指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是父爱,手足情,血脉之亲,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是幼者对长者的敬爱,是亲人之间的互爱和牵挂……
“感受亲情”是一个大话题,我们应采用“大题小做”的方法来构思,选取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特别是精彩的细节来表现这一大话题,在组织文章时.我们可以采取“纵横排列法”,以时间为纵线,以关爱为横线,将有关亲情的片段联缀成篇:也可运用“小标题联缀法”,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叙述一次家庭风波;也可使用“对话互动法”,记录一次家庭会议;也可采用“借用文体法”,运用戏剧写三幕发生在家里的喜剧。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老舍说:“母亲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对一切人和事,都以平和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都可将就,但不能超过向已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歌德写道:“我继承了父亲的身材和认真的生活态度。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要求:自拟题目,白选文体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结)(构)(指)(津)
本试题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意思是:材料的中心要与作文的主旨保持一致。命题材料的中心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围绕这一中心,学生极易下笔,但不易写出新意。我们不妨在作文的结构上多下功夫,冲刺作文满分。我们可用镜头剪接法,叙写不同时期父母对“我”的良好影响。也可运用对话互动法,父母、孩子、专家一起讨论父母应如何教育孩子。也可运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使用“冰糖葫芦法”,以时间为明线,以父爱(或母爱)为暗线,记叙两三件父亲(母亲)关爱“我”的具体事例。
名作引路
母亲的眼泪
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动就一把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珠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搓揉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了,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
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60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动力和源泉。
结构点评:
文章以时间为明线,以“母亲的眼泪”为暗线,采用了“冰糖葫芦法”的结构,像一根红线攒着珠子,把母亲三次流泪的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母亲深沉的爱子之情。
一生走不出母亲浓浓的爱
母亲刚怀上我,便查出心脏病。医生建议打胎,母亲摇头说不,她用生命作赌注,给了我新生。
1岁那年,清贫的生活使母亲奶水不足,每天她抱着我到三里外的一个村子,找人喂奶。
2岁那年,据说我还常常尿湿被褥,母亲不厌其烦为我换洗。
3岁那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发高烧,父亲不在家,母亲抱着我一口气跑到十里外的乡医院,至今我仍无法想象,母亲当时是怎样一刻不停地抱着我跑完那十余里崎岖不平的山路的。
4岁时,我偷拿别人的东西,遭到母亲一顿打,母亲只打过我这一次,打得毫不留情。
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
6岁时邻居王伯杀了头猪,送来半斤肉,于是,晚饭桌上便多出一盘肉菜。当时,吃晚饭不点灯,昏暗中母亲“误吃”了一块肉,即刻又吐出来,放到我的碗中。我一直清楚记得那肉的形状、大小及别人无法知道的滋味。
7岁时,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告别这个世界。家乡一位老赤脚医生说须用螳螂卵做药引。此物多生于高高的树梢。寒冬腊月,母亲持一竹竿出门了,回来时,母亲一头乱发,脸上有几道血痕,手中紧紧攥着一把螳螂卵。
8岁时,母亲卖掉唯一的嫁妆——手链镯,送我上了小学。
9岁那年的冬天格外冷,母亲拆掉自己的毛衣,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我改织了一套毛衣裤,温暖了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就在那个冬季,因为寒冷的日子,病痛都与母亲形影不离。
10岁那年,我调皮贪玩,两门功课不及格,母亲没有骂我,只说:“以后好好学。”
11岁那年,我再次让母亲蒙受了耻辱。期终考试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将成绩单按好坏顺序逐一送到家长手中。当着众人的面,母亲最后一个领到通知单。回到家,母亲把我叫到眼前说:“娃,娘不懂文化,可你不能不懂哇。”
13岁,我到离家20里外的中学念书。每个周末,母亲瘦弱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为我送来干粮和一把皱巴巴的毛票。
14岁,一场大火使家中一贫如洗,母亲走东家、串两家,东拼西凑,起早贪黑,支撑起整个家,没让我退学。
15岁,母亲病重。从学校赶回家,看到病容憔悴的母亲,我手足无措,哭了。母亲说:“不哭,你啥时见娘哭过。”
16岁,母亲送我进了县城高中。
17岁,母亲开始让别人为我捎粮和钱,她怕自己的样子让我在同学面前难堪。
18岁,高考给我当头一棒,我万念俱灰,在床上一躺三四天,母亲来到床边说:“娃,娘不懂什么大道理,可娘知道,只要自己不倒下,啥道走不通呢?”母亲的话解开了我心中的疙瘩。
19岁,我报名参军,送别时,许多为儿送行的母亲落了泪,唯有我的母亲没哭。她说:“放心去吧,穿上军装就是部队的人了,莫想家,好好干。”
20岁,我荣立三等功。接到喜报时,母亲落了泪。
21岁,我入了党,母亲又哭了。
22岁,我考上江南一所美丽的军校。
如今我已从军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个宁静的夜晚,我都会想起远方的母亲,想起母亲瘦弱的身影。母亲,您在家乡还好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您将一日日衰老,您头上的白发会一根根增多。但是,儿行千里,走不出您浓浓的爱。
母亲,您对儿子的点点爱意,将伴我走进温暖的一生。
结构点评:
文章采用了“纵横排列法”。以时间为纵线,以母亲对“我”的关爱为横线,用“记流水帐”的形式.记叙了“我”从出生到22岁这段时间里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我”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母爱”。
女孩·母亲·水
静静淌过的流水/无声消逝的容颜/唯有母亲的爱/永恒不变

(年幼的小女孩在水边嬉戏)
春暖花开,堤上的垂柳在风中起舞,婀娜多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柳枝在水面轻轻抚过,河面荡起圈圈涟漪。
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过,水鸭在水面歌唱。岸边,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浆洗衣服。她是那样年轻、美丽,像这春日绽放的桃花,艳丽却不张扬,素静但羞涩。
“妈妈,我的玩具掉到水里了。”小女孩用求助的眼神望着那年轻的女人。女人用湿漉漉的手把玩具温柔地放在小女孩的手中,两朵美丽的桃花在母女俩的脸上绽放。这个春天无比温暖。
在小女孩的眼中,母亲是无所不能的美丽的神。

(女孩上学了,拿着书坐在树荫下学习)
已是仲夏,树林枝叶繁茂,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太阳毫不吝啬地将阳光洒向大地,烤着万物。
柳树将枝条拼命地伸入水中,似乎这样可以吸取更多的清凉,帮助自己熬过酷热难耐的夏日。
河水冰凉,年轻的女人脸上涂上了淡淡的沧桑,只是她的身体还如当初一样矫健。脸上流着滴滴的汗珠,却挂着淡淡的微笑,仿佛这种夏的酷热与她无关。树荫下,女孩看书看得入迷。
“妈妈,你能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吗?”女孩清澈的眸子如河水般明亮,使仲夏的人们感受到了丝丝清凉。女人坐在女孩身边,讲着女孩不懂的故事。凉风从两人的身边拂过,这个夏天不再炎热。
在女孩眼中,母亲是辛勤耕耘的园丁。

(进入花季的女孩站在秋风中感伤)
深秋的夕阳染红了西天,落叶铺满大地,草木枯黄,满目萧条,天空孤雁的一声哀鸣,打破了天地间的寂静。
河中水位已经下降了许多,河水变得浑浊,枯枝败叶沉积其中。秋风萧瑟,河边洗衣服的女人变成了满脸沧桑的妇人,她的眼中满是阴翳。周围死一般的寂静,洗衣服发出的声响与四周湿得极不协调。
柳树艰难地把枝条探入水中,想以此挽留掉人水中的叶,可叶儿却无半点留恋,打着旋儿优雅地随波而去。
女孩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不再向母亲倾诉,更不会要她解决,而是选择独自面对,尽管因此将自己弄得伤痕累累。母亲眼中的女孩已不再天真无邪,不再幼稚。这个秋天,多了一抹凄凉。
在女孩的眼中.母亲不能理解自己.是一个思想顽固又落后于时代的女性。

(离家多年的少女回到了久别的家)
冬天来了,这个小山村下了一场大雪,送来的是一片铺天盖地的白,赶走的是一切阴霾。世界变得纯洁无瑕。
河面已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柳树被大雪压弯了腰,艰难地立在堤上,为了一个简单的信念,为下一个春天,它们没有被压垮。
一条湿漉漉的小路伸向远方,大树下伫立着一个苍老的女人,她望着路的尽头,眼中充满了期待。
近了,近了!她的宝贝终于出现在了她的视线里。眼前是一个成熟的少女,不再是以前那个叛逆的女孩。
妇人用冻得通红的手抚摸着少女光滑的皮肤。少女敏感地感觉到那手的粗糙,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无情的岁月夺去了母亲的青春,母亲的头发已经泛白,失去光泽。少女眼中噙满了泪水。
“妈……”无语,只任泪水默默流淌。
岁月无声,母爱无痕。
小时候,对母亲是一种盲目的依赖;
长大后,对母亲是一种深情的释怀。
也许有一天,母亲的生命如那河水一样地流走,但是爱却不会片刻离开。
结构点评:
这篇习作运用的是“镜头剪接法”。文章以时间为明线,以“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为暗线,运用了镜头剪接法来组织文章,用“一”“二”“三”“四”作标志,把春夏秋冬的四幅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家庭教育合同
立合同人:
(甲方)胡大双(父)汪大美(母)
(乙方)胡小双(子)
甲方为了搞好家庭教育,提高乙方胡小双的学习成绩,经双方协商,订立本合同:
1.乙方在学校必须把当天所学的各门功课弄扎实。语文、政治、英语等文字学科必须全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必须把每道题做三遍。凡是单元测验的试卷也必须在老师讲评后抄写一遍,做到印象深刻。乙方每次回家,甲方负责检查监督。若乙方没按时按量完成,甲方按每小题一个巴掌教育乙方,乙方不得反抗。
2.乙方在每次测验中,成绩达不到80分,甲方罚乙方扫地一周,扣掉零花钱5元,不及格则扣掉乙方生活费5元,乙方无条件服从。
3.在学校或家里,乙方不得阅读课外书籍,即使是名著也要等以后考上大学再说。若甲方发现乙方偷看课外书籍,甲方有权惩罚乙方将所看课外书籍抄两遍。
4.乙方周末回家,不得看电视节目。只允许吃饭时看20分钟的动画片,开关电视时间甲方确定,乙方不能自作主张。
5.乙方不能与班上同学互相往来,乙方不能到其他同学家里去,更不允许带其他同学到自己家玩。若发现一次,扣除两天的生活费,这两天的生活乙方自己想办法。
6.甲方若有亲戚朋友来家打麻将,乙方不得正面干涉,乙方可外出找安静的地方自学,具体情况再作协商。
7.乙方若考上重点高中,甲方奖励乙方手机(摩托罗拉998)一部。若乙方考不上,甲方有权剥夺乙方上学的权利。
8.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结构点评:
本文运用了借用文体法。文章运用了合同的形式,再现了学习重压下枯燥乏味的家庭氛围,反映出当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耳目一新,主旨也颇发人深思。
押题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请以“家庭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
应考结构库
1.段落排比法
◆牵挂,是你夜深未归,母亲倚门而望的眼睛;(描写母亲对自己的牵挂。)
牵挂,是你漂泊在外,夜里浸湿枕巾的泪水;(描写漂泊异乡对故乡的牵挂。)
牵挂,是你远足回来,家人那一连串喋喋不休埋怨的话语;(描写家人对自己的牵挂。)
被人牵挂.是一种甜甜的感动和幸福;牵挂别人,是一分淡淡的相思与忧伤。
(《牵挂》节选)
2.小标题连缀法
◆(1)当天空中朵朵彩云飘,地上的孩子们尽情地玩耍时,那个角落里的男孩脸上也带上了笑容,显得格外地灿烂。
——题记
漫长地等待
(描写一个男孩对真情的渴望。)
孤寂的岁月
(描写男孩的孤独。)
云开雾散
(终于,男孩与其他孩子相处一起了。)
(《也许,明天……》节选)
◆(2)血浓于水的感情,不用甜言蜜语来维持,只需要相互之间的尊重。
(一)泄密
(描写母亲看了“我”的日记情景。)
(二)冷战
(描写“我”与母亲几天都不说话。)
(三)融化
(最后,母女二人倾心交谈,冰雪融化。)
只要我尊重她,她也尊重我,这分幸福,这分感情永远不变!是吧?母亲!
(《尊重,永远的感情》节选)
3.借用文体法
◆(1)30年前
雪夜,一个男人正在医院特护室外焦急地徘徊着。
临近午夜,随着一声啼叫。我来到了这个世界。屋外的男人冲了进来:“是男还是女?……”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男人是我父亲。
20年前
(描写20年前的一件事,体现我的快乐。)
10年前
(描写l0年前的一件事,让我感到快乐。)
5年前
(描写5年前的一件事,我的快乐。)
(《我的快乐》节选)
◆(2)女儿:(忐忑地走进诊室,桌旁坐下。刷刷几笔,在病历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青春期。年龄:l5岁)
……
医生:(望闻切问)明天来看结果。
母亲:(不安地走进诊室,刷刷几笔,在病历表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更年期。年龄:45岁)
……
医生:(望闻切问)明天来看结果。
(一天后,母女二人应医生要求,一道跨入诊室。)
医生……
为避免病情恶化,现开一药方:
药名:特效攻心散
药量:服至痊愈为止
成分:平心静气、理解包容
药理:有效抑制多疑、烦躁、不解等细胞的增生,大量补充理解、宽容等维生素,配以患者问的沟通,以达到以药治心的目的。
注意事项:多加交流,药效更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切忌恶语相撞。
4.冰糖葫芦法
◆如果你的智商与爱因斯坦只有一步之遥,你一定可以猜出“三人世界”的成员喽!
顾名思义,就是俺爸,俺妈和俺了。
先给你介绍介绍俺吧!也好让你长点见识。
(描写“我”的基本情况,突出“我”的个性。)
再说俺妈吧!那是煮熟的鸭子——嘴还挺硬。
(描写妈妈的个性特征。)
俺爸:温文尔雅,沉着冷静。
(描写父亲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