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论心如何造万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9 16:05:01
论心如何造万物
论心如何造万物
lzljp668:无忧网友佛学底子深厚,具有较好的现代科学知识基础,文笔流畅又具有严格的逻辑素养,甚为希有,于当今亦是第一流的人才,让人钦敬.关于心与物的关系,既“心如何造万物”的问题,结论很容易,一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交待完了,但要想深入认识和体认确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在确信后要解释出来,让当今学人明白和相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忧网友从五个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我亦认同,且认为有相当的深度和独特的视角.但我对此略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想偷个懒,借无忧仙人的文章进行表述,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并请善知识指点.
一、无忧仙人:首先,修行人应当理解,佛教并不探求所谓“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佛陀只是在为生死沉沦中的苦难众生指出一条解脱之道.然而众生生死沉沦的“业种子”来自于内,非来于外;因而解脱之道也要内观心性而趣入,非由向外驰求所可得.修行人不能理解或趣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恰恰是因为在对外物的攀援、驰求中迷失了自我.
二、无忧仙人:其次,修行人的日用之心称为妄心,又称攀缘心,又称生灭心;其特点是妄想、烦恼不绝,念头刹那生灭不住.修行人趣道之心名为真心,又名觉悟之心,又名正智;其特点是自我照了,无取无染、无系无缚.修行人成佛时所证,名诸法实相(或真如);它既是众生妄心、真心的共同依止,也是世间万物形而上的本体.所以,妄心、真心、实相有差别又相互统一;从解脱的角度讲,真如本体便是这形而上的统一体.真如与万物的关系好比水与波的关系:离了水,波无依处;离了波,水性难显示.又,波从水出,还从水入.正是由于万事万物以真如为依,出自真如、还归真如,所以才说,“三界唯心”;此处“心”者,言“大心”,真如之谓也.另一方面,从人本位的角度讲,万物的生灭、变化又与修行人的“分别心”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所以又说,“万法唯识”.
lzljp668:攀缘心是妄心不错;言修行人趣道之心名为真心,名觉悟之心或正智,这个说法则不然,何者?修行人趣道之心亦是第六识有求之心,亦是妄心,只这个是善求,修行亦是第六识修,六识不起分别为定,由定而慧,方得正智.妄心当体即空,悟之即为真心,真心照处妄心灭,所以不能说妄心真心同依实相,因真心即实相.最后“万法唯识”,不能以万物的生灭、变化与修行人的“分别心”互相作用、互为因果来解释,分别心是识(阿赖耶识见分),万物也是识(阿赖耶识相分),心与万物平等.故“万法唯识”,不是指它们的相互关系与作用,而是万法即识,识外无法.
三、无忧仙人:那又该怎样正确理解万物与心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呢?这就不能不谈到个业与共业的关系.简单地说,个业是众生自心所造的善恶识种子及其果报;共业是众生所共有的人文、自然及社会环境.表面上看,个业与共业互相独立;其实从本质上讲,它们是互相依存、互为作用的,尤其是人与他的人文、社会环境,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文、社会环境不是人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讲,难道它们不是心所造吗?其次,人类虽然不直接创造自然环境,如地球、月亮、太阳系等等,但是生命却是以这样的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换句话,纵然“个业”中有无明和攀援等生命的种子,可是离开了合适的外部环境,种子便不能“发芽”、“生根”以结出生命的“花果”.另一方面,由于一切有情业与其外部环境本来就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这里指“前世因”),所以,只要外部环境适合,生命的业种子就一定成熟为生命本身.既然如此,说“心造万物”又有何过失?如果修行人真的证得解脱了,那又何来万物及其差别?再次,欲界、色界、无色界诸有情众生因业力差别,感受外部世界的方式有根本不同;不仅如此,欲界之内诸有情众生感受世界的方式也有根本不同---想象一下,人眼中的世界与狗眼中的世界会有少相似呢?所以,说“物由心造”或“三界唯心”,又有何不可?lzljp668:因无忧网友没有作出个业与共业之中心与物的界定,这一点不好讨论.若说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不能得出“物由心造”的观点.另欲界、色界、无色界诸有情众生因业力差别,感受外部世界的方式有根本不同,只能说明有情的意识心的分别性,心与外部世界依然是二元对待的客观存在,亦不能得出“物由心造”和“三界唯心”的结论.
四、无忧仙人:那么心是物质的呢还是精神的?很遗憾,都不是;物质和精神是世俗人的划分,是无知人的妄想,所以佛不说心是物质还是精神,也不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原因很简单:它无助于心得解脱.其实答案已经给出了,只是有人不解而已:“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难道说的不是心和世界的本质吗?然而如此本质不由妄想而得认知,要有观心而得实证.世俗之人不解此理,所以有驰求攀援诸事,因而沉沦生死,譬如发了疯的野马,拼命追逐自己的影子;可是一旦它的狂性修歇,一切便恢复了正常.不过,若强说之,佛教的世界观是“心物一元”.如《金刚经》所说,“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而凡夫之人执著其事.”云何不可说?实证境界,非言说境界故.所以,以世俗名词讲出世真理就是,“精神和物质是统一体”(众生但由无明、攀援妄见差别;究其实质,是由于无始以来的分别习性).
lzljp668:无忧仙人说物质和精神是世俗人的划分,我很认同.于我等世俗之人,在未实证人法无我之前,难破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境象.要证实相有理入和行入的二途,有理无行,如望梅止渴,解不得实渴;有行无理,若迷途羔羊,识不得回家之路.生因识有,灭人色除.众生因妄想而立三界,不识心与物本无自性.要使众生返本还元,应为之说心物本幻、色空不二之理.佛不说心是物质还是精神,也不说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原因很简单,因为二者皆是两边,非中道实相.但了解心与物的关系和作用,于解脱却并非无帮助,中庸曰:穷理、尽性、乃至于命.菩萨历三祗劫,自利利他,尽众生性,彻万法源,方成佛道.所以,用不同角度探索和解析心与物的关系和本质,于心得真解脱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不必彻知心物一元实质,或亦可得解脱,但只是小乘人无我之解脱,不是彻底解脱,这或许是无忧网友解脱之意吧?
佛曰“一合相”不可说,一方面是因非文字语言能到,另一方面是不直说,怕凡夫执著.所以,无忧网友之说亦无差.但实际上佛祖大慈,欲众生入佛之见故,处处在在作方便说,了义经典无不直指实相;禅宗标月之指,让学人以指明月,亦非明说,但实在说.五、无忧仙人:最后,谈一下佛教世界观的证据问题.证据分两种:一、来自修行人的实证经验.二、来自最新科学成就的佐证.不过,不是有人说佛教是迷信吗?那无忧仙人也就不准备从浩瀚的佛教经、律、论三藏引经据典了,也不准备奢谈得道高僧的证悟经验了,这里专门谈一下科学与佛教如何殊途同归的证据,也算给那些迷信科学的人一点小小的打击吧.毕竟,几千年来,佛教被人贬斥为迷信,佛教从来都是被动防御.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不同了,学佛人也该主动进攻一回了——看一看那些迷信科学的人如何有口难辩吧:——)
那么,佛教所说的心与万物的联系有何科学证据呢?请看:
一、“双缝干涉实验”第一次揭示量子现象之间不可解释的关联性以及人的因素在量子现象研究结果中的作用.
二、“海森堡(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彻底否定了科学界一直所想当然假定的“客观”世界的存在;它指出,所谓的“客观”世界只是人与他的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贝尔(Bell)不等式及贝尔定理”,再加上爱因斯坦(Einstein)等人的EPR想象实验,无可辩驳地建立起了时空(或现实)的非局部(non-locality)性质;原来,远隔千山万水的两个仪器或者两个人完全有可能发生“即时”的“心灵感应”.
四、“波姆(Bohm)隐秩序(implicit
order)理论”破天荒地将人的意识引进量子力学,以刻画并解释世界不可分割的整体性(unbroken
wholeness)本质.
五、更有人(如Gary Zukav,名著《The Dancing Wu Li
Masters》的作者)大胆地断言,将来的物理学教程中很可能会包括佛教禅定的内容.这是智者的远见还是危言耸听?我们将拭目以待.
(注:以上所列还只是心与万物表面上的关联;要想探究深层次的联系就需要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和佛教的实证经验;遗憾的是,恐怕这里没有多少人同时具有两者.所以请原谅无忧仙人“言而不尽”.)lzljp668:佛法是佛内证之法,因众生皆有佛性,可依佛之教法而入佛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众生如深信佛之经教,依教奉行,自能证得.关于心如何生物的问题,《金刚经》、《楞伽经》、《楞严经》、《心经》、《华严经》、《大般若经》等都有圆满提示,其中又以《楞严经》较为直接,如曰: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忘;悟明为咎,想象为尘;虚空生汝心内,尤如片云现太清里,何况山河大地,亦在虚空中耶……等.
当前,世界已进入科学时代,但也是唯物主义盛行的时代,对佛理的揭示有利有弊.利者,科学而哲学,哲学而宗教,电磁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通讯真空、全息论、宇称不对称理论、测不准原理、系统论、控制论、模糊理论等科学理论和原理,已接近事物本质的探索,走到了上帝的脚下;弊者,心迷于物,向外攀求,终于实相相违,不得正知正智.但若有佛学与科学俱通者,应用已知科学原理映证部分佛学理论,让人知道佛学并不是虚妄和空洞的,而确有其事,则更能增加学人信心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滋养,修正身心,消减唳气,为世界带来祥和,则功莫大焉!
在此,本人不才,可为网友贡献一点认识,以助网友完成功德.按佛理,一真法界无心(名相)无物,一多相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重重无尽,三世只在当念,万里唯在方寸,真心不着一尘,说生实不生.因起妄失照,以妄观妄,建立能所,方认为有.但妄实是空,以数学谕之,实相为0,妄想为1,再多0的积聚亦0,而1的积聚则可为无穷数,而生无穷变化;楞严曰:“想相为尘”,无数妄想之尘的积聚则生出了三界诸有.小尘积大尘,大尘积万物,但不论大尘小尘皆是妄想积聚,无一非空.故五蕴先有识蕴,次而行蕴、想蕴、受蕴,色蕴.“生因识有、灭从色除”,故要返本归元,得先认识和证得色空不二之理事.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知,物质基本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与原子的距离和空间极大,电子和原子核之间距离和空间亦大,如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约500万吨),其物质若去除原子间的距离,则小行星只有不到乒乓球大,再若除去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行星就已不到油菜子大了(中子星1立方厘米物质可重达1亿吨以上).可见物质内部多半是空的,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起来那么实在呢?因为电子呈圆周状绕核高速旋转,使我们肉眼只能看到原子中旋转电子的表面,原子的由共价电子键集结在一起而构成物质,我们看到的亦是高速运行的共价电子键,所以看起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就象实体一样,比如一个亮点高速作圆周运动,看起来就象一个光圈,众多亮点的高速运转,就会被看成一个光球,有如实体球一样,其理如此.再进一步,原子核与电子其实亦是空,目前已有科学实验可在量子态虚空中产生正负电子对,正负电子对相碰亦可湮灭;而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
,也说明了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核裂变和核聚变的成功试验也充分映正了这个观点.由此可知,原子核与电子也非真正不变的实体,实是能的聚合.能已不能称为物质了.如再进一步说,能是不是空呢?当然是,能无形无象,人可以看到它在物质中的作用,可以感受它的存在,但离开了人的妄心观察和觉受,能就不是实在的了.次一点说,它的本质来源于人的识蕴和想蕴的力量,体现在行蕴.这一点尚不能由现在的科学证知,但或许以后是可以的.
结束语:无忧仙人:然而,我们根本不需要更多;以上每一个事实都是那些别有用心、恶意攻击佛教之人的噩梦;这些人不仅没有出世间的智慧,他们连世间的常识都没有.因为没有世间的常识,所以他们代表了无知,因为他们没有出世间的慧眼,所以他们是瞎子.一个无知的瞎子来到一个慧眼菩萨云集的佛教论坛来搬弄是非,以试图动摇他人的信心,只能显示自己的不自量力;不仅不自量力,而且根本就是小丑行为——不过,要是有人愿意接着表演,请自便——一双双明亮、智慧的眼睛在等着呢!lzljp668:事实正如无忧网友所说,无忧网友捍卫正法的决心令人敬佩,但似乎有些偏激,失却中正平和.要知大乘中人,不舍佛法,亦不舍魔法,无分别故,方能抵达诸法实相,获平等性智.唯愿网友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