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百度作业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15 04:46:3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举的两个事例
2.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十分重要”?
3.作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你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嘛?请写一个事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答案
1.请归纳一下: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要素呢?
2.第5.6两段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对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1.懂得吸收知识,同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有了丰富的知识,懂得运用得到的知识,才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答案.
2.列举了两个事例,说明可以从原有的模式中发展出新的模式,为人类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没有创新,国家和民族就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就会落后,就会僵化.比如像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了几千年,是因为一直有创新,到了近代清朝,由于闭关锁国,不愿创新,结果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知道了今天.随着中国不断的有创新,方可重新让世界开始懂得尊重中国.美国今日能有如此高地位在世界上,也和对创新能力的支持紧密联系.

6.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你就容易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7.有渊博的学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新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8.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9.因为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才会不放弃探求,才会有发明创造.10.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11.提示:必须是现实生活中运用自己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具体事例略.12.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同样,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才能够长盛不衰,兴旺发达.

①作者在第②段中,为什么还要写“但是”的内容?
因为,当前社会不能说都是尽如人意的.
②文中第④自然段举鲁迅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好处 ?
为自己的论点做更具体的解释.
③第⑤段的日本人彬彬有礼不吵架的论据,与选文第③段的那一论据相呼应?二者构成怎样的关系?
(1)“我很少出门上街,但是,只要出去一次,必然会于遇到打架斗殴的.”
(2)互相呼应,为前后文作对比.
④作者写此文的意图何在?
揭露了中国人从古到今的民族性质.